[实用新型]可控单向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06098.2 | 申请日: | 2011-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841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0 |
发明(设计)人: | 李卫东;何华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唯远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27/10 | 分类号: | F16D27/10;F16D41/064;F16D41/08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 50211 | 代理人: | 郭云 |
地址: | 401329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控 单向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摩托车输出轴组件,尤其涉及一种电动摩托车用可控单向器。
背景技术
电动车输出上套设有电磁阀、摩擦片、可控单向器浮动套、可控单向器凸轮和滚珠。摩擦片与可控单向器浮动套相配合,可控单向器凸轮和滚珠位于可控单向器浮动套内。电磁阀吸合使可控单向器浮动套靠近摩擦片,并与摩擦片接触相配合,通过摩擦片带动可控单向器浮动套,可控单向器浮动套卡死滚珠,使得可控单向器凸轮转动带动输出轴转动,实现挂档或换挡。目前,可控单向器浮动套与摩擦片相接触配合的面为平面,工作时为平面接触,在实际应用中发明,比较容易打滑,不可靠,经常出现跳档或不换挡现象;同时可控单向器凸轮工作表面为圆弧形,使用不可靠,容易打滑,且工作面形状复杂加工难度大,成本高,质量不容易控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消除跳档和不换档现象的可控单向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可控单向器,包括摩擦片(1)、可控单向器浮动套(2)、可控单向器凸轮(3)和滚柱(4),其中所述摩擦片(1)和 可控单向器浮动套(2)相配合,所述可控单向器浮动套(2)内装有可控单向器凸轮(3)和滚柱(4),其关键在于:所述可控单向器浮动套(2)与摩擦片(1)相配合的端部为锥形,该摩擦片(1)内圆周面为与可控单向器浮动套(2)锥形端部相适应的斜面,所述可控单向器浮动套(2)与摩擦片(1)结合时为锥面接触。将以前的可控单向器浮动套(2)与摩擦片(1)结合时的平面接触改为了锥面接触,不容易打滑,可靠性得到提高,不会出现跳档或不换档现象。
上述可控单向器凸轮(3)呈正六边形,该正六边形的六个角倒角,所述滚柱(4)与正六边形可控单向器凸轮(3)的六个边一一对应相配合。将以前与滚柱(4)相配合的圆弧边改为了直边,即工作表面为圆弧面改为了平面,同样提高了可靠性,不容易打滑,并且平面工作面加工简单,加工的难度降低,成本降低,质量容易得到控制。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设计独特,提高了可控单向器浮动套与摩擦片结合时不容易打滑,可靠性得到提高,不会出现跳档或不换档现象;滚柱与可控单向器凸轮配合时也提高了可靠性,不容易打滑,且整个可控单向器加工简单,加工的难度降低,成本降低,质量容易得到控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可控单向器凸轮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可控单向器,包括摩擦片1、可控单向器浮 动套2、可控单向器凸轮3和滚柱4,其中所述摩擦片1和可控单向器浮动套2相配合,所述可控单向器浮动套2与摩擦片1相配合的端部为锥形,该摩擦片1内圆周面为与可控单向器浮动套2锥形端部相适应的斜面,所述可控单向器浮动套2与摩擦片1结合时为锥面接触。所述可控单向器浮动套2内装有可控单向器凸轮3和滚柱4,可控单向器凸轮3呈正六边形,该正六边形的六个角倒角,所述滚柱4与正六边形可控单向器凸轮3的六个边一一对应相配合。
工作时,7电磁阀吸合使可控单向器浮动套2朝摩擦片1运动,可控单向器浮动套2与摩擦片1结合。二档低速齿轮5转动带动摩擦片1转动,摩擦片1转动带动可控单向器浮动套2也转动,可控单向器浮动套2下部的叉部带动滚柱4运动,再卡住可控单向器凸轮3一起转动,可控单向器凸轮3与输出轴6花键配合带动输出轴6输出动力。
尽管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定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宗旨及权利要求的前提下,可以作出多种类似的表示,这样的变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唯远实业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唯远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0609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