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热成像车底藏人检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06331.7 | 申请日: | 2011-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751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13 |
发明(设计)人: | 王峣;陈兵;宗大伟;李晓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8/10 | 分类号: | G01V8/10;G01J5/00;G01J5/08 |
代理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42201 | 代理人: | 李佑宏 |
地址: | 430223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成像 车底 检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电成像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利用中红外热成像技术对通关车辆车底是否藏人进行自动检测的检查装置,适用于准确性和可靠性要求较高的口岸车道安全检测中。
背景技术
在口岸旅检通道中,热成像技术发挥着预防传染疾病,实时快速检测的重要作用。现阶段在车底藏人或动物检测时主要采用的技术手段大都属于主动式检测方式,其主要缺点和不足为静态成像,无法实现自动识别,成像后需人工看图,精度低,速度慢,人力资源消耗大,且易受外界环境因素和检测人员因素的影响。
发明内容
为解决在车底藏人检测时,现有主动式检测方式带来的诸多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复杂环境中利用热成像技术对通关车辆车底藏人进行自动检测的检查装置,实现高效,准确,快速的检测。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热成像车底藏人检查装置,其设置在车道下方,用于对车道上方通过的车辆底部进行自动检测,以识别出车辆底部藏匿的人,其特征在于,该检测装置包括防水隔热保护外壳、热交换水循环部件和红外热成像装置,其中,所述红外热成像装置设置于所述防水隔热保护外壳内,用于获取车辆底部的红外热辐射图像,以进行检测识别,所述热交换水循环部件设置在防水隔热保护外壳后部,所述红外热成像装置工作时产生的热量通过该热交换水循环部件进行冷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防水隔热保护外壳包括壳体,锗镜片和棱台壁面,所述棱台壁面呈环形扩口的喇叭状,其中开口较大的一端与壳体固定连接,开口较小的一端上设置有所述锗镜片,该棱台壁面的表面呈台阶状,其由多级棱台构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红外热成像装置包括探测器和热辐射红外镜头,所述探测器与所述热辐射红外镜头连接,该热辐射红外镜头设置在锗镜片后方,车底物体的热辐射透过锗镜片进入热辐射红外镜头,经所述热辐射探测器感应生成红外热辐射图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热交换水循环部件包括金属导热块,冷却水仓,进水口和出水口,其中所述冷却水仓设置在壳体后部,与壳体固连,该冷却水仓上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金属导热块设置在探测器与冷却水仓之间,用于将探测器的热量导出到冷却水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外壳内壁和探测器之间的空隙中充填有隔热材料。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探测器与金属导热块之间设置有半导体制冷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探测器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的检测装置无需光源,可在各种复杂的环境条件下(晴朗、全黑、恶劣天气如烟、雾、雨、雪等),利用人体所产生的红外线进行热成像,对车底藏人实现自动识别,高效,准确的判断车底是否藏人的自动检测装置。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检测效率高,准确性好,人力物力消耗低,车辆快速通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构造原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示意图。
图1中1.外壳、2.探测器、3.镜头、4.锗镜片、5.半导体制冷片、6.金属导热块、7.隔热材料、8.防飞溅石子的棱台、9.冷却水舱、10.进水口、11.出水口、12.防水多芯电气插座、13.温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车底藏人或动物的检测装置包括:外壳1、探测器2、镜头3、锗镜片4、半导体制冷片5、金属导热块6、隔热材料7、防飞溅石子的棱台壁面8、冷却水舱9、进水口10、出水口11、防水多芯电气插座12、温度传感器13。
锗镜片4,棱台壁面8的保护外壳1三部分构成防水隔热保护外壳。锗镜片4与外壳1结合处进行防水结合处理,使本实用新型达到IP68的防水等级。
隔热材料7充填在与外壳1内壁和探测器2之间,使红外热成像装置工作在一个封闭的空间。金属棱台外壳结构防止由车轮带起的沙石伤害,并保护内部红外热成像装置。上述技术的综合应用使本实用新型达到可在各种复杂环境条件下不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稳定工作的先决条件。
镜头3和探测器2构成红外热成像装置,该红外热成像装置光学中心轴线与地面成25到40度夹角设置,确保车底图像的清晰和准确。获取的红外视频图像传输至图像分析控制端软件进行处理,由于该图像不是靠人体的物理轮廓形状识别,而是直接识别活体温度特征,从而能准确判断车底是否藏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0633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