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墙、柱模板垂直度测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06907.X | 申请日: | 2011-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553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王俊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C15/12 | 分类号: | G01C15/12;G01C15/1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为知识产权事务所 13120 | 代理人: | 李荣文 |
地址: | 050031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板 垂直 测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工程质检工具,尤其是一种涉及墙(柱)模板安装垂直度的质量检查工具。
背景技术
在建筑工程墙、柱模板施工过程中,墙、柱模板的安装轴线位置和垂直度的控制是关键,为保证墙、柱轴线位置准确,垂直度符合规范要求,按工序要求在墙柱模板安装完成后必须进行模板质量验收,验收时用线坠检查模板垂直度,检查时需先由1人爬上模板支撑架体将线坠放下,并利用模板与外侧横向龙骨之间的空隙将托线板固定,待线坠稳定后再尺量模板上、下两个位置到线坠中心的距离A、B,通过A与B的差计算模板安装的垂直度偏差,这种检查办法需要2人配合检查,若1人检查时难度相对较大,工作效率也比较低,对于目前设计剪力墙结构工程越来越多、施工工期又紧,快速、准确检查墙、柱模板安装质量成为模板工程质量控制的关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墙、柱模板垂直度测量装置,它具有测量方法简单、省时省力,测量准确等优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线坠,另外它还包括吊线板,吊线板与线坠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在于:
吊线板为“7”形,包括手柄、测量端和与之相连的横梁,手柄的外边与横梁的外边为直角关系,与测量端的外边平行,测量端外端为平面,它们为一体结构;定位木条与吊线板手柄上部的一侧采用铁钉或胶粘固定连接,线坠的线盒和定位木条通过固定金属卡固定于吊线板的横梁上;吊线板的手柄长为800mm-1200mm,横梁长为250mm-350mm;线坠为磁力线坠, 距测量端外端的长度等于墙或柱模板位置控制线到墙或柱模板外侧的距离。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手柄长为800mm-1200mm,有足够长度,测量人员不用攀爬模板支撑架体,直接在下面手持手柄即可测量;吊线板采用“7”形状,作业时可将吊线板上部测量端卡入模板顶部横向龙骨内侧,固定好之后,再测量,可使两人作业(一人操作测量工具,一人测量)改为一人单独完成,线坠距测量端外边的长度等于墙(柱)模板位置控制线到墙(柱)模板外侧的距离,可以墙(柱)模板位置控制线为基准点进行测量,测量简单方便,因此在测量过程中能够准确、快速的检查墙、柱模板安装位置、垂直度是否符合规范要求,有效的降低了劳动强度,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定位木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固定金属卡的结构示意图。
在附图中:1吊线板2线坠3固定金属卡4定位木条11手柄12横梁13测量端。
具体实施方式
由图1-3所示的实施例可知,它包括线坠2,另外它还包括吊线板1,吊线板1与线坠2固定连接;吊线板1为“7”形,包括手柄11、测量端13和与之相连的横梁12,手柄11的外边与横梁12的外边为直角关系,与测量端13的外边平行,测量端13外端为平面,它们为一体结构;定位木条4与手柄11上部的一侧采用铁钉或胶粘固定连接,线坠2的线盒和定位木条4通过固定金属卡固定于横梁12上;手柄长为800mm-1200mm,横梁长为250mm-350mm。线坠为磁力线坠, 距测量端外端的长度等于墙(柱)模板位置控制线到墙(柱)模板外侧的距离。
工作原理:
使用时将磁力线坠中线坠拽出,再将吊线板上部测量端卡入模板顶部横向龙骨内侧,由于测量端外端为直边,因此会紧贴模板外侧;且其与横梁为垂直关系,当墙、柱模板完全垂直时,可得出线坠到测量短边外边的距离与墙(柱)模板位置控制线到墙(柱)模板外侧的距离相等,当垂直偏差为零时线坠应该在墙(柱)模板位置控制线上,因此,待线坠稳定后测量线坠中心与墙、柱模板位置控制线的距离即为墙、柱模板安装垂直度的偏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0690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