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观测路基变形的数据采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08097.1 | 申请日: | 2011-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330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2 |
发明(设计)人: | 牛玺荣;张晓燕;寇林田;韩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B21/32 | 分类号: | G01B21/32 |
代理公司: | 太原同圆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07 | 代理人: | 王金锁 |
地址: | 030006***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观测 路基 变形 数据 采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土工现场测试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观测路基变形的数据采集元器件的布设方案,尤其能长期全面采集路基内应力应变动态变化的参数。
背景技术
在国家大力兴建土木工程的背景下,大量公路(铁路)工程开始实施,同时对高速公路(铁路)项目提出了更高的技术标准。随着工程项目向纵深发展,修筑在特殊地质条件(如软土、黄土、风化岩等)下的路基越来普遍,路基沉降、边坡失稳时有发生。为预防事故的发生,需对路基变形进行监测,观测路基变形特性的参数主要包括应力和应变两类参数,具体包括垂直沉降、水平位移、侧向位移、竖向静压力、竖向动压力等参数。
目前,观测路基变形的方案五花八门,大部分观测方案仅仅注重某项参数的测试,或者埋设的传感元件成活率偏低,在短期内由于种种原因,元器件遭到破坏,数据采集工作被迫中断。为了准确监测路基变形、总结路基变形特性,为相关理论研究工作提供一手资料,为路基工程设计与施工提供依据,提出本数据采集系统。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以往监测路基应力应变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全面监测路基变形特性的数据采集系统,本采集系统能全面监测路基的应力应变特性,所采用的埋设方案使得元器件的成活率大大提高,能长期监测路基的应力应变参数。
该系统在基底和路堤内埋设了单点沉降计1、分层沉降计2、沉降板3、水平位移计4、测斜管5、压力盒6等传感元件,能全面监测路基内多种变形参数,提高了监测数据的全面性;系统中传感元件的布设位置是在全面总结以往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的,使得其更具科学性;本系统充分考虑了各种传感元件布设时施工的可操作性以及观测时的方便性;本系统传感元件埋设工序避免了施工机械对其可能造成的破坏,并提出了传感元件后期保护的技术措施,从而提高了观测系统的耐久性。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观测路基变形的数据采集系统,主要包括单点沉降计1、分层沉降计2、沉降板3、水平位移计4、测斜管5、压力盒6、数据线7和数据采集房8,其特征是:单点沉降计1检测基底顶部沉降值,埋设在基底一定深度范围内,深度与路基填高相同,横向间距从路基中心位置向两侧每隔8m布设一处;分层沉降计2用来观测沉降孔不同深度处的沉降值,埋设在基底中心位置一定深度内,深度与路基填高相同;沉降板3检测是路堤内不同深度处的沉降值,从基底中心布设至路基顶面,每填高3m埋设一次;水平位移计4检测是土体内部的水平位移,从中央分隔带向边坡方向水平布设,布设至距边坡2m处,左右幅各布设一处,每填高3m埋设一次;测斜管5检测土体基底或路堤侧向位移,在基底与路基内均有布设,基底测斜管埋设在路基坡脚与排水沟之间,左右侧各布设一处,布设深度与路基填高相同,路基测斜管布设在土路肩处,左右侧各布设一处,埋设至路基底;压力盒6检测的是路堤上覆土层的压力或动荷载,从基底中心处布设至路基顶面,每填高3m埋设一次,最上层压力盒埋设在路面基层顶面。
①传感元件埋设位置
单点沉降计1埋设在基底一定深度范围内,深度与路基填高相同,横向间距从路基中心位置向两侧每隔8m布设一处;分层沉降计2埋设在基底中心位置一定深度内,深度与路基填高相同;沉降板3从基底中心布设至路基顶面,每填高3m埋设一次;水平位移计4从中央分隔带向边坡方向水平布设,布设至距边坡2m处,左右幅各布设一处,每填高3m埋设一次;测斜管5在基底与路基内均有布设,基底测斜管埋设在路基坡脚与排水沟之间,左右侧各布设一处,布设深度与路基填高相同,路基测斜管布设在土路肩处,左右侧各布设一处,埋设至路基底;压力盒6从基底中心处布设至路基顶面,每填高3m埋设一次,最上层压力盒埋设在路面基层顶面。
②布设工序
单点沉降计1和分层沉降计2在路基填筑前用钻孔机预先钻孔埋设,将其埋设至钻孔内后用细砂回填钻孔,在工作面(基底表面)横向挖槽并铺设8cm厚细砂后将单点沉降计和分层沉降计的数据线引至边坡外,再用8cm细砂覆盖数据线后方可路基的填筑;
沉降板3周边20cm范围内不应用压路机压实,以免沉降板3偏位,应采用人工夯实机对其周边进行压实;
水平位移计4在工作面挖槽并铺设细砂后进行埋设,而后用细砂覆盖,并将数据线7挖槽埋设后进行路基填筑;
压力盒6应挖坑埋设,布设压力盒前在坑底铺设8cm厚细砂,定位后再用8cm厚细砂覆盖压力盒,数据线7埋设同前;
基底测斜管5在路基填筑前用钻孔机预先钻孔埋设,路基内的测斜管在路基填筑完毕后在土路肩处钻孔后埋设。测斜管基底(路基)上预留1m,以便观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未经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0809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