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军体拳在线教学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09004.7 | 申请日: | 2011-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870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0 |
发明(设计)人: | 杨承磊;左诗婉;吴国圣;刘力;高超;王筱婷;王璐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学 |
主分类号: | G09B5/08 | 分类号: | G09B5/08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张勇 |
地址: | 25006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互联网 平台 军体 在线 教学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虚拟军体拳在线教学系统,尤其涉及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军体拳在线教学系统,属于互联网多媒体教育技术应用领域。
背景技术
在数字化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将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互联网技术紧密结合,从而使传统教学方式更易传播,更易交互,更易移植成为一大研究热点。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愈加体现,在体育、武术等实体运动形式的教学方面尤为突出。目前国内外以Web形式进行教学开发的案例多集中于虚拟数字博物馆,虚拟实验室等,对于武术这种以实体示范和练习为基础教学模式却应用的很少,军体拳作为中国传统拳术的一种新的演绎、士兵入门格斗术和国内高校的普遍武术教学示例,将其三维虚拟化并利用互联网搭建交互教学平台不失为一种新的尝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军体拳在线教学系统, 通过逼真的三维展示和对军体拳的全方位分解,使用户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军体拳在线教学系统,该系统采用B/S架构,其包括捕捉三维军体拳运动数据的运动捕捉设备,运动捕捉设备与数据服务器连接,数据服务器与web服务器连接,web服务器与浏览器客户端连接。
所述数据服务器与web服务器相连,所述web服务器为配置Tomcat5.5及MySQL数据库且具有网络连接功能的计算机。
所述浏览器客户端为具有网络连接功能的计算机终端,其通过Google Chrome浏览器访问数据服务器。
本实用新型全面考虑了交互性,通过对军体拳的分解示范,采用分部位标定的方法设计粒子运动轨迹效果展示,提供一个全面的,开放的,高自由度的,真实感知的,系统学习军体拳的教学环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架构框图;
图2是三维运动捕捉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三维运动捕捉骨架模型;
图4是三维运动数据的处理流程图;
图5是Google O3D运行时软件栈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系统程序主要功能模块图;
图7是系统用例图;
图8是军体拳分解教学示范方法示意图;
图9是系统登录界面截图;
图10是系统主页面截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军体拳在线教学系统采用B/S架构,由光学式运动捕捉设备,web服务器,数据服务器,O3D核心组件和浏览器客户端组成。
所述B/S架构即是浏览器/服务器架构。
所述光学式运动捕捉设备由英国Oxford Metrics Group制造,包括数据采集网络、用于数据处理的高性能工作站,以及相关处理软件等,其主要进行三维军体拳运动数据的捕捉,如图2。所述运动捕捉技术为在特定场地中对穿戴感光点服装的演员进行军体拳捕捉,记录运动数据。获得的运动数据在其处理软件中预处理,得到三维虚拟骨架模型;后期结合该骨架模型建模得到三维虚拟军体拳动作人物模型,用maya导出为O3DTGZ格式后作为数据存储。
所述O3D核心组件为Google O3D浏览器插件;web服务器为配置Tomcat5.5及MySQL数据库,具有网络连接的计算机;数据服务器与web服务器集成,主要存储用户数据,运动数据,模型,图片等数据;
所述浏览器客户端为Google Chrome浏览器,其通过访问服务器,得到O3D人物及场景数据,本地渲染三维场景,参与教学活动。
所述 Google O3D是Google开发的一个面向web网络应用的开源API库,用于开发网络应用程序。通过O3D提供的接口,浏览器将从服务器获得三维虚拟人物及场景数据解释执行,利用浏览器所在客户端的图形渲染器实现三维虚拟场景在浏览器客户端的三维渲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学,未经山东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0900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