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玻璃瓶金属瓶盖的开瓶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13253.3 | 申请日: | 2011-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222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张伟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伟军 |
主分类号: | B67B7/16 | 分类号: | B67B7/16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 51124 | 代理人: | 杨冬 |
地址: | 617012 四川省攀***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玻璃瓶 金属 瓶盖 开瓶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开瓶器,尤其是一种用于玻璃瓶金属瓶盖的开瓶器。
背景技术
玻璃瓶常用于啤酒、碳酸饮料的包装,由于啤酒、碳酸饮料中均含有大量的气体,为保证密封,瓶盖均采用金属盖,因此均需要采用专用的开瓶器开启。目前的开瓶器主要包括两种且均呈片状。
其中一种开瓶器,其表面沿纵向,在其一端设置有弯头,另一端作为撬柄,在与弯头相邻的位置设置有朝向弯头的钩头;使用时,首先将钩头钩入瓶盖底部的褶皱内,然后将弯头顶在瓶盖顶部作为支点,最后抬起撬柄,通过杠杆作用实现瓶盖的开启。该种开瓶器的钩头和弯头同瓶盖均为点接触,通常需要多次操作才能完成瓶盖的开启;且容易打滑,钩头、弯头容易变形。
另一种开瓶器,其表面沿水平,在其一端设置有通孔,另一端作为撬柄,在通孔内对应撬柄的一侧设置一舌状结构,舌状结构朝向通孔中心的一端呈弧形;使用时,首先将舌状结构朝向通孔中心的一端卡在瓶盖底部的褶皱下方,然后将瓶盖套在通孔内并以通孔相对舌状结构的另一端作为支点,最后抬起撬柄,通过杠杆作用实现瓶盖的开启。该种开瓶器同瓶盖的接触为线接触,通常仅需要一次操作就能完成瓶盖的开启;舌状结构受力较大,但由于是倾斜放置,受瓶盖和瓶身的限制通常较薄且弧度较小,因此极易变形,并导致开瓶器无法使用。
上述开瓶器均在开瓶时均为倾斜的放置,不易固定在瓶上,且影响包装。因此,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安装在玻璃瓶上并随饮料一起出厂的开瓶器。当没有上述的开瓶器时,人们通常采用一次性打火机、筷子撬、用牙咬等方式进行开瓶,极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安装在玻璃瓶上并随饮料一起出厂,且开启方便的用于玻璃瓶金属瓶盖的开瓶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用于玻璃瓶金属瓶盖的开瓶器,包括撬柄、顶板、侧板,所述撬柄和侧板安装在顶板相对的两侧或同一侧;所述侧板与顶板相邻的内表面上设置有开瓶主刃,所述开瓶主刃上设置有作用于瓶盖的刃口,所述刃口平行于顶板且刃口和顶板之间的间距同瓶盖的轴向高度相适应;由撬柄和顶板构成作用于侧板及开瓶主刃的杠杆。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刃口为对应直径小于瓶盖底部外径、大于瓶盖底部内径的弧形刃。
进一步的,设置有与侧板对称的安装在顶板上的第二侧板,由顶板、侧板和第二侧板构成瓶盖容纳腔;所述第二侧板与顶板相邻的内表面上设置有与开瓶主刃结构一致的开瓶副刃。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侧板、开瓶主刃、顶板和撬柄一体成型,所述第二侧板和开瓶副刃一体成型,所述第二侧板同由顶板和撬柄构成的结构滑动配合;所述撬柄相对顶板的另一端上设置有一体成型的端板,在第二侧板和端板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
作为另一种优选,所述顶板包括通过卡扣固定的两部分,所述第二侧板、开瓶副刃和其中一部分一体成型,所述侧板、开瓶主刃和另一部分一体成型,所述撬柄与顶板的两部分可拆卸固定连接。
作为第三种优选,所述顶板、第二侧板、侧板、开瓶主刃和开瓶副刃一体成型,且所述第二侧板、侧板、开瓶主刃和开瓶副刃至少其中之一为弹性结构,并由第二侧板、侧板、开瓶主刃和开瓶副刃构成仅允许瓶盖由外插入瓶盖容纳腔的限位卡扣结构;所述撬柄与顶板可拆卸固定连接。最好的,所述开瓶主刃和开瓶副刃为弹性结构,所述开瓶主刃和开瓶副刃沿瓶盖容纳腔轴向的断面均呈三角形,且三角形的三条边,其中一边为固定边、一边与顶板相邻并与固定边呈钝角或直角。进一步的,在开瓶主刃相对于顶板的另一侧设置有安装在侧板上的支撑筋板,在开瓶副刃相对于顶板的另一侧设置有安装在第二侧板上的支撑筋板;所述支撑筋板与对应的开瓶主刃、开瓶副刃接触限位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顶板上设置有插孔,所述插孔两端分别同顶板安装侧板和第二侧板的两侧相对应,所述撬柄通过插孔和顶板插接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伟军,未经张伟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1325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