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BMA电缆组件和滤波器腔体的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14801.4 | 申请日: | 2011-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596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胡文伟;高晓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凡谷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P1/207 | 分类号: | H01P1/207;H01P1/04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黄行军 |
地址: | 430205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bma 电缆 组件 滤波器 连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滤波器,具体地指一种BMA电缆组件和滤波器腔体的连接结构。
技术背景
在本实用新型提出之前,随着通信系统中硬连接技术的广泛应用,BMA硬连接接口越来越受到各大电信设备商的青睐,与之对应的BMA电缆组件中同轴电缆外皮的接地处理方式也得越来越得到重视(不仅涉及到成本,还涉及到产品电气性能)。滤波器一般包括:腔体,布置在腔体内的谐振杆,电缆组件和盖板;电缆组件又包括电缆组件本体和电缆接地柱。
目前,通信基站和终端之间一般使用微波来传输信号,常用频段是30MHz~30GHz,其对应的波长是10m~1mm,而一般滤波器盖板上的紧固螺钉间距在13mm左右。所以当该螺钉间距达到或超过微波波长的时候即在3GHz左右的频段,两螺钉之间的盖板空间会发生信号泄漏。也就是说随着微波频率使用频段的升高(在3GHz附近或者更高频段时),必须将螺钉间距减小,才能保证信号不会泄漏。然而,由于现有的接地柱是通过螺钉固定在腔体内的,所以接地柱的尺寸较大,因此盖板上的螺钉间距的也随之较大(不然螺钉会与接地柱发生干涉),最终会导致出现信号泄露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不会泄漏信号的BMA电缆组件和滤波器腔体的连接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BMA电缆组件和滤波器腔体的连接结构,包括滤波器腔体、BMA电缆组件本体和BMA电缆接地柱,所述BMA电缆组件本体安装在滤波器腔体上,所述BMA电缆接地柱通过过盈配合压装在滤波器腔体上。
上述方案中,所述BMA电缆接地柱为圆柱体结构,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形状。
上述方案中,所述BMA电缆接地柱表面设有滚花,这样,可以极大地降低BMA电缆接地柱与滤波器腔体的公差配合要求;而且选择合适的铜棒做材料配合滚花处理之后,BMA电缆接地柱不用再做任何表面处理,降低了成本。
上述方案中,所述BMA电缆接地柱下端设有倒角,这样有利于BMA电缆接地柱的压装。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BMA电缆接地柱的连接固定方式改进为过盈配合,大大缩减了BMA电缆接地柱的尺寸,从而大大减小了滤波器盖板上螺钉的间距,避免了信号泄漏;同时,BMA电缆接地柱表面经滚花处理后,极大地降低BMA电缆接地柱与滤波器腔体的公差配合要求,且选择合适的铜棒做材料配合滚花处理之后,BMA电缆接地柱不用再做任何表面处理,降低了成本。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避免了信号泄漏且成本低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BMA电缆接地柱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滤波器腔体1,BMA电缆组件本体2,BMA电缆接地柱3,滚花4。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包括滤波器腔体1、BMA电缆组件本体2和BMA电缆接地柱3,所述BMA电缆组件本体2安装在滤波器腔体1上,所述BMA电缆接地柱3通过过盈配合压装在滤波器腔体上1。
如图2所示,所述BMA电缆接地柱3为圆柱体结构,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形状。所述BMA电缆接地柱3表面设有滚花4,这样,可以极大地降低BMA电缆接地柱3与滤波器腔体1的公差配合要求;而且选择合适的铜棒做材料配合滚花处理之后,BMA电缆接地柱3不用再做任何表面处理,降低了成本。所述BMA电缆接地柱3下端设有倒角,这样有利于BMA电缆接地柱3的压装。
本实用新型安装时,先将电缆一端安装在BMA电缆组件本体2上,再将电缆另一端穿过BMA接地柱3上的孔并焊接定位,接着将BMA电缆组件本体2安装在滤波器腔体1上,最后将BMA接地柱3压装在滤波器腔体1上即可。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BMA电缆接地柱3的连接固定方式改进为过盈配合,大大缩减了BMA电缆接地柱3的尺寸,从而大大减小了滤波器盖板上螺钉的间距,避免了信号泄漏;同时,BMA电缆接地柱3表面经滚花处理后,极大地降低BMA电缆接地柱3与滤波器腔体1的公差配合要求,且选择合适的铜棒做材料配合滚花处理之后,BMA电缆接地柱3不用再做任何表面处理,降低了成本。结构简单,避免了信号泄漏且成本低。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凡谷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凡谷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1480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