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次性厌氧菌培养平板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15312.0 | 申请日: | 2011-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466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陈松柏;张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瑞琦科技实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M1/22 | 分类号: | C12M1/22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谢敏 |
地址: | 610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次性 厌氧菌 培养 平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厌氧菌的培养装置,具体是一次性厌氧菌培养平板。
背景技术
现阶段厌氧菌的培养主要采用厌氧培养箱和厌氧培养袋。厌氧培养箱是通过置换气体的方式使其内部达到厌氧环境,需另外配备置换用惰性气体和二氧化碳气体,设备投入高,操作复杂,对于少量的厌氧菌培养成本过高。厌氧袋是通过除氧试剂袋对密封袋内空气进行除氧,从而使密封袋内达到厌氧环境,但由于厌氧袋未直接放置于培养皿内,因此对平皿内的除氧过程缓慢,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时间长了则会对厌氧菌的生长极其不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便于操作,能快速生产厌氧环境,从而有效减少厌氧菌暴露于有氧环境内时间的一次性厌氧培养平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次性厌氧菌培养平板,包括皿体、皿盖及与皿盖连接的托盘,所述皿体的上端设有开口,所述皿盖与皿体连接且密封皿体的开口,所述皿体内设有厌氧培养基层,所述托盘设置在皿体内且位于厌氧培养基层与皿盖之间;所述托盘设有贯穿其上下端面的开孔,托盘的上端设有密封袋,所述密封袋内设有内设吸氧物质的除氧透气袋,以及内设与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化学物质的二氧化碳生成袋。除氧透气袋内设有的吸氧物质优选为活泼金属颗粒和碳分子筛,其中,活泼金属颗粒优选铁粉、锌粉或二者的混合物,活泼金属颗粒与氧气接触时会发生氧化反应,消耗皿体内氧气,同时碳分子筛也会在较短时间内,吸附皿体内的氧气。二氧化碳生成袋内设有的化学物质优选为酸氢钠和柠檬酸粉末,在吸附水蒸气时,碳酸氢钠和柠檬酸粉末吸附皿体内水蒸气,并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所述皿盖上连接有卡扣,所述皿体和卡扣上均设有凸块,所述卡扣的凸块上端面与皿体的凸块下端面接触。
所述皿盖的内顶部构成有支承台,所述托盘的侧壁上端构成有外凸的挂接平台,所述托盘通过挂接平台设置在皿盖的支承台上与皿盖连接。
所述密封袋内设有两个透气纸袋,所述除氧透气袋和二氧化碳生成袋分别设置在两个透气纸袋内。
所述除氧透气袋和二氧化碳生成袋的数量均为一个以上。
所述透气纸袋、除氧透气袋及二氧化碳生成袋均由无纺布滤纸制成。
所述密封袋为铝塑包装袋。
所述皿盖和皿体两者的连接部位之间设置有密封垫圈。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本实用新型包括皿体、皿盖、托盘及密封袋,皿盖与皿体密封连接,皿体内设有厌氧培养基层,密封袋内设有除氧透气袋和二氧化碳生成袋,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整体结构简单,成本低,便于存放厌氧培养基,在需培养厌氧菌时,可通过打开皿盖,开启密封盖后再盖上皿盖,除氧透气袋内吸氧物质吸收氧气,二氧化碳生成袋内化学物质与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从而使皿体内能快速生成厌氧环境,有效减少了厌氧菌因长时间暴露于有氧环境中,从而避免厌氧培养基生成的厌氧菌死亡,提高了厌氧菌的检出率;本实用新型可进行商品化、规模化配置,且保存成本低。
(2)本实用新型的托盘通过挂接平台设置在皿盖的支承台上与皿盖连接,托盘与皿盖连接或从皿盖上脱离方便,便于托盘的取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附图标记所对应的名称为:1、皿体,2、皿盖,3、托盘,4、厌氧培养基层,5、密封袋,6、除氧透气袋,7、二氧化碳生成袋,8、卡扣,9、密封垫圈,10、支承台,11、挂接平台,12、透气纸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瑞琦科技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成都瑞琦科技实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1531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通信产品及基站系统
- 下一篇:无线局域网接入方法、装置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