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升式钻井平台的肋骨结构以及自升式钻井平台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15807.3 | 申请日: | 2011-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239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熊飞;田明琦;崔铭超;冯军;吴建祥;左文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17/00 | 分类号: | E02B17/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隆天联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32 | 代理人: | 刘抗美;周惠来 |
地址: | 5180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钻井平台 肋骨 结构 以及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钻井平台,尤其涉及一种自升式钻井平台以及其上的肋骨结构。
背景技术
作为海上作业中很重要的工具,自升式钻井平台近年来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然而到目前为止,国内在关于自升式钻井平台的结构设计方面的力量一直非常薄弱,现有的关于自升式钻井平台的设计几乎全部为国外公司,如F&G,LeTourneau,Keppel等几家公司,而从上述的国外公司所引进的自升式钻井平台的设计结构中,该自升式钻井平台上的肋骨结构的各肋骨之间均采用的是不等间距设计,同一钻井平台上甚至会出现十几种不同的肋骨间距。该种不等间距的肋骨结构在板架设计和计算中较为繁琐,取材也难以统一或不合理,从而给生产设计和施工带来许多不便,而且也易出差错。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自升式钻井平台的肋骨结构所存在的板架设计和计算较为繁琐、取材难以统一,从而给生产设计和施工带来许多不便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升式钻井平台的肋骨结构,包括平行设置的多根肋骨,所述多根肋骨为等间距设计。
所述的肋骨结构,其中,每相邻的两肋骨之间的间距为2200mm。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还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自升式钻井平台其上的肋骨结构所存在的板架设计和计算较为繁琐、取材难以统一,从而给生产设计和施工带来许多不便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自升式钻井平台,包括平台主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平台主体上的肋骨结构,所述肋骨结构包括平行设置的多根肋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根肋骨为等间距设计。
所述的自升式钻井平台,其中,所述自升式钻井平台为400ft自升式钻井平台。
所述的自升式钻井平台,其中,每相邻的两肋骨之间的间距为2200mm。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自升式钻井平台以及其上的肋骨结构将肋骨设计为等间距设置,从而使得钻井平台的制造工艺可与造船工艺保持一致,一方面能够改善平台主体结构计算和选材的合理性,另一方面也使得平台主体设置肋骨结构的施工更加简化和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自升式钻井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结构,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所示,为自升式钻井平台中400ft自升式钻井平台的总图,对于其他规格的自升式钻井平台的结构,可以此类推。本实用新型的自升式钻井平台包括平台主体1以及设置在所述平台主体上的肋骨结构2。
所述平台主体1为自升式钻井平台上所常用的平台主体结构,在此不再详细描述。
所述肋骨结构2包括平行设置的多根肋骨21,所述多根肋骨21为等间距设计。当为图1中所示的400ft自升式钻井平台时,每相邻的两肋骨21之间的间距可为2200mm。
本实用新型的自升式钻井平台以及其上的肋骨结构将肋骨设计为等间距设置,从而使得钻井平台的制造工艺可与造船工艺保持一致,一方面能够改善平台主体结构计算和选材的合理性,另一方面也使得平台主体设置肋骨结构的施工更加简化和方便。
然而,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可行实施例,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出的等效结构变化,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1580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