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船舶中压电站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15960.6 | 申请日: | 2011-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338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谢焱昆;张筠如;廉宝刚;胡俊杰;孙彪;李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38 | 分类号: | H02J3/38;H02J3/4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隆天联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32 | 代理人: | 刘抗美;周惠来 |
地址: | 5180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船舶 压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船舶的中压电站,尤其涉及船舶中压电站的节能技术。
背景技术
大型船舶的电力设备多、容量大、作业工况复杂,供电系统除了为常规日用负载提供电力外,还需为航行时的推进系统和作业时的动力定位系统及大功率用电设备提供电力能源,对电站系统要求极高。目前,大部分船舶的中压电站主要由柴油发电机组组成,也有部分船舶采用轴带发电机辅助发电来实现节能的目的,更有少部分船舶还采用了废弃透平发电机来利用主机废热来进行发电,从而在进一步实现节能的同时也达到减排的效果。该三种形式的发电机的功率不同,如果三种形式的发电机在同一船舶上使用,会给负载分配带来难题,造成负载分配不合理,所以,如何合理利用该三种形式的发电机以使轴带发电机和废气透平发电机的利用率尽可能地高,成为业界尚待解决的难题。此外,柴油发电机组内的不同柴油发电机的功率也可能不同,致使某些发电机没有充分利用其额定功率,而某些发电机又无法带动超过其额定功率的负载,所以如何合理分配负载,使各发电机的利用率尽可能地高,成为业界尚待解决的难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出一种船舶中压电站,其通过并联不同的发电机来提高利用率,节省能源。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船舶中压电站,包括:由至少一台柴油发电机组成的柴油发电机组、由至少一台轴带发电机组成的轴带发电机组以及由至少一台废气透平发电机组成的废气透平发电机组,该船舶中压电站还包括一可根据负载的大小而任意并联所述柴油发电机、所述轴带发电机以及所述废气透平发电机的功率管理系统。
所述的船舶中压电站,其中,所述柴油发电机、所述轴带发电机以及所述废气透平发电机分别通过真空断路器连接在一母线上,所述负载直接从所述母线上取电。
所述的船舶中压电站,其中,所述功率管理系统包括:用以检测待并联的各柴油发电机、各轴带发电机以及各废气透平发电机与母线的相位差的相位差检测模块。
所述的船舶中压电站,其中,所述功率管理系统还包括用以将待并联的各柴油发电机、各轴带发电机以及各废气透平发电机的相位与母线的相位同步的同步模块。
所述的船舶中压电站,其中,所述柴油发电机、所述轴带发电机以及所述废气透平发电机的电压和频率相同。
所述的船舶中压电站,其中,所述柴油发电机为四台。
所述的船舶中压电站,其中,所述轴带发电机为一台。
所述的船舶中压电站,其中,所述废气透平发电机为一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船舶的中压电站通过对各发电机进行并联运行,使并联后的发电机总功率尽可能地接近负载的功率总和,巧妙地解决了某些高功率负载带载困难,低功率负载带载浪费的难题,提高了并联发电机的利用率,达到了节省能源和环保的目的,此外发电机并联也可充分利用轴带发电机和废气透平发电机等清洁能源的优势,降低燃油发电机的使用率,节省燃油损耗,降低航运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船舶中压电站的方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结构,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该船舶中压电站包括:一台轴带发电机2、一台废气透平发电机3和由四台柴油发电机11、12、13、14组成的柴油发电机组1,该轴带发电机功率为4500KW,废气透平发电机3的功率为1800KW,四台柴油发电机中的第一柴油发电机11和第四柴油发电机14的的功率相同,均为1800KW;四台柴油发电机中的第二柴油发电机12和第三柴油发电机13的功率相同,均为4360KW。轴带发电机2、废气透平发电机3和四台柴油发电机11、12、13、14均为三相交流,额定电压均为6600V,频率均为60HZ。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1596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餐盘
- 下一篇:独立储水自动微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