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乘用车的两用动力总成托盘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16616.9 | 申请日: | 2011-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785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0 |
发明(设计)人: | 宋绍蕾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B11/02 | 分类号: | B25B11/02;B25B27/00 |
代理公司: | 合肥金安专利事务所 34114 | 代理人: | 徐伟 |
地址: | 230022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乘用车 两用 动力 总成 托盘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柔性化的动力总成托盘。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品种的多样化,同一款车型会有不同的动力配置,不同的动力配置之间在外型、固定方式方面也不同,不同车型之间的动力配置更不相同,这就给总装的装配工作带来了问题。为了达到共线的要求就需要对动力托盘进行改造以适应生产线的操作,这是降低企业成本有效路径,但同时对生产线工艺技术提出很高的要求。
随着乘用车产品车型的不断丰富,对装配线的共用程度有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动力总成线又是一个车型针对性强的生产线,为了达到同款多种车型共用生产线的目的,需要对动力总成线进行改造,以提高一条生产线多种车型的共用程度。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装配线的共用要求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动力总成托盘不仅可以满足AO车型动力总成和A车型动力总成的装配还可以实现AO车动力总成、前副车架和水箱的总成同时上线,有效地减少了在线装配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乘用车的两用动力总成托盘,所述动力总成托盘为长方形,其长度方向上的一端部安装有AO水箱固定夹8,另一端部安装有AO副车架托块;AO水箱固定夹8内侧的两边对称安装有AO水箱托块4;AO副车架托块内侧的两边对称安装有AO转向节托块2;在一侧的AO水箱托块4与AO转向节托块2之间安装有AO变速箱支撑3,另一侧的AO水箱托块4与AO转向节托块2之间安装有发动机油底壳托块1;发动机油底壳托块1外侧安装有AO发动机平头支撑9;
所述动力总成托盘上还设有A车发动机销支撑6和A车变速箱托块7的安装位;A车发动机销支撑6安装于发动机油底壳托块1的一侧边;A车变速箱托块7安装于AO变速箱支撑3与同侧AO副车架边支撑销5.1之间。
所述AO副车架托块由两块AO副车架边支撑销5.1和一块AO副车架中间支撑销5.2组成,两块AO副车架边支撑销5.1分别安装在两角部,一块AO副车架中间支撑销5.2安装于中部内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此托盘不仅可以满足AO型车动力总成和A型车动力总成的装配还可以实现AO动力总成和水箱的总称上线。有效地减少了在线装配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3为图2的俯视图。
图中:发动机油底壳托块1、AO转向节托块2、AO变速箱支撑3、AO水箱托块4、AO副车架边支撑销5.1、AO副车架中间支撑销5.2、A车发动机销支撑6、A车变速箱托块7、AO水箱固定夹8、AO发动机平头支撑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说明。
实施例:
参见图1-3,一种乘用车的两用动力总成托盘,所述动力总成托盘为长方形,其长度方向上的一端部安装有AO水箱固定夹8;另一端部安装有AO副车架托块,该托块由两根AO副车架边支撑销5.1和一块AO副车架中间支撑销5.2组成,两块AO副车架支撑销5.1分别安装在两角部,一块AO副车架中间支撑销5.2安装于中部内侧。AO水箱固定夹8内侧和AO副车架托块内侧的两边分别对称安装有AO水箱托块4和 AO转向节托块2;在一侧的AO水箱托块4与AO转向节托块2之间安装有AO变速箱支撑3,另一侧的AO水箱托块4与AO转向节托块2之间安装有发动机油底壳托块1;发动机油底壳托块1外侧安装有AO发动机平头支撑9;
所述动力总成托盘上还设有A车发动机销支撑6和A车变速箱托块7的安装位;A车发动机销支撑6位于发动机油底壳托块1的一侧边;A车变速箱托块7位于AO变速箱支撑3与同侧AO副车架边支撑销5.1之间。
使用时,当AO车型发动机上线装配时与前副车架一起上线,此时需要使用发动机油底壳托块1、AO转向节托块2、AO变速箱支撑3、AO水箱托块4、AO副车架边支撑销5.1、AO副车架中间支撑销5.2、AO发动机平头支撑9安装于动力总成托盘上。
当A车型发动机上线装配时,在动力总成托盘上安装发动机油底壳托块1、A车发动机销支撑6、A车变速箱托块7。本实用新型提供通用性强的动力支撑,满足不同动力总成装配需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1661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充液阀顶杆下限位安装用卡簧收紧套
- 下一篇:永磁吸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