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锻造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19888.4 | 申请日: | 2011-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638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06 |
发明(设计)人: | 颜建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锻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J13/02 | 分类号: | B21J13/02 |
代理公司: | 十堰博迪专利事务所 42110 | 代理人: | 高良军 |
地址: | 442000***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锻造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具,尤其是一种锻造模具。
背景技术
无飞边锻造指锻造过程中锻件不产生飞边,相对于传统的有飞边锻造(开式锻造),它称为闭式锻造。闭式锻造属于精锻范畴,是锻造行业中的近成形技术之一。
但目前闭式锻主要Φ160以下的盘类零件,受限于模具结构和顶料设置问题,Φ240-Φ260直径的盘类零件没有进行闭式锻工艺试验,一直采用开式锻工艺进行。这种方法存在的缺点:(1)开式锻造后有锻造飞边同时飞边重量达到0.5-0.8kg,这样就浪费了原材料,增加材料成本;(2)需要增加一道切边工序,对于需要冲幅板孔压字的锻件,增加了联合模的复杂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锻造模具,能够实现在普通热模锻压力机上对如齿轮等的盘类零件进行闭式锻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锻造模具,包括下模座、上模座、凹模、下模镶块、凹模固定圈、凸模固定圈,所述凸模通过凸模固定圈固定在上模座上,凹模通过凹模固定圈固定在下模座上,凹模模圈设在凹模的外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镶块中心设有上顶杆孔,下模座中心设有下顶杆孔,上顶杆孔与下顶杆孔连通组成凹模顶杆孔,凹模顶杆设在凹模顶杆孔内,上顶杆孔的直径大于下顶杆孔的直径,凹模顶杆上段的直径大于下段的直径,上段与下段连接处设有倒锥形过渡,下顶杆孔的上端口设有与之相配合的倒锥面。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上段与下段连接处设有45°的倒锥形过渡,下顶杆孔的上端口与之相配合的倒锥面为45°。
有益效果:
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锻造模具,凹模顶杆和下模座构成的顶料机构,将顶料行程设置在模具外,使模具结构紧凑,减少了模具封高,提高了模具强度;上段与下段连接处设有倒锥形过渡,下顶杆孔的上端口设有与之相配合的倒锥面,同时顶杆与模座采用锥面接触,锥面角度为45o,改善顶杆的受力状况,解决顶杆局部变形卡死问题,顶杆连续顶出锻件时不会发生弯曲。实现了在普通热模锻压力机上对如齿轮等的盘类零件进行闭式锻造,无飞边材料损耗,平均节约材料10-15%,同时节省了切边工序,降低了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凹模顶杆结构示意图。
图 3是下模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A-A视图。
图1中:1、下模座;2、凹模;3、下模镶块;4、凹模顶杆;5、凹模固定圈;6、凸模固定圈;7、上模座;8、凸模。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一种锻造模具,包括下模座1、上模座7、凹模2、下模镶块3、凹模固定圈5、凸模固定圈6,所述凸模2通过凸模固定圈6固定在上模座7上,凹模2通过凹模固定圈6固定在下模座1上,凹模模圈5设在凹模2的外部,所述下模镶块3中心设有上顶杆孔,下模座1中心设有下顶杆孔,上顶杆孔与下顶杆孔连通组成凹模顶杆孔,凹模顶杆4设在凹模顶杆孔内,上顶杆孔的直径大于下顶杆孔的直径,凹模顶杆4上段的直径大于下段的直径,上段与下段连接处设有45°倒锥形过渡,下顶杆孔的上端口设有与之相配合的45°倒锥面。
原理分析:
如图1:
下模座1起到模具定位和固定的作用。首先它通过平键与夹持器垫板保持定位,保证上下模的对心度,同时又通过压板与夹持器固定。下模座1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支撑凹模顶杆4,保证顶料杆精度。
凹模2为模具的型腔部分,是保证锻件精度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凹模2的工作部分是作为模具锁扣的一部分,是型腔内各个圆的基准面。
下模镶块3为模具型腔部分,它与凹模2共同保证锻件的下模部分尺寸与精度。
凹模顶杆4是闭式锻模具的关键零件,通过凹模顶杆4行程设计才能保证锻件顺利顶出型腔,使生产顺畅进行。同时凹模顶杆4为锻件型腔的组成部分,需要摸索经验,得出型腔尺寸的正确设计参数。
上模座7也是起到模具定位和固定的作用,它通过平键与夹持器垫板保持定位,保证上下模的对心度,同时又通过压板与夹持器固定。
凸模8也是模具的型腔部分,它与凹模2配合保证锻件尺寸,通过设计凸模8与凹模2间隙来保证模具的运动配合,同时保证锻件没有毛刺。
凹模固定圈5和凸模固定圈6分别用于将上下模镶块固定在上模座7和下模座1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锻造有限公司,未经东风锻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1988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LED工矿灯
- 下一篇:一种复合材料成型建筑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