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燃机车辆电气系统用检测电路及便携式检测维修工具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120420029.7 申请日: 2011-10-31
公开(公告)号: CN202362414U 公开(公告)日: 2012-08-01
发明(设计)人: 吴铁庄;李春卉;任武;张亚昆;严雷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交通学院
主分类号: G01R31/06 分类号: G01R31/06;G01R19/145;G01R31/40;G01R19/165
代理公司: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7 代理人: 王蕴华
地址: 300161*** 国省代码: 天津;1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内燃机 车辆 电气 系统 检测 电路 便携式 维修 工具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实用新型涉及内燃机车辆电气系统检测维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燃机车辆电气系统用检测电路及便携式检测维修工具。

背景技术

在汽车,工程领域车辆等以内燃机作动力的各类车辆上,根据配置的内燃机形式和功率不同,一般采用12V或24V的电气系统,通常以汽油机和小功率柴油机作动力的车辆采用12V电气系统,以大中功率柴油机作动力的车辆采用24V电气系统。在实际应用中,汽车等内燃机车辆电气系统中有两个电源,即在发动机不工作时,蓄电池做电源,工作电压为12V或24V,启动机、汽油机点火系统及其有关电气部件的额定电压是12V或24V。发动机工作时,通过电源系统的发电机对蓄电池充电,为保证发动机工作时能对蓄电池充电达到额定值,对于12V或24V电气系统的车辆,电源系统工作电压允许范围为13.5V~15V或27.5V~30V。此外,由于发动机的机体和汽车等各类内燃机车辆的车身通常用金属导体制成,因此车内电源与用电设备之间仅需要一条电源线,通过车身或设备壳体构成电气回路。现有汽车等内燃机车辆电气设备的电路布线均为单线制。电气设备与车身机体的连接点称为搭铁点,并统一规定为负极搭铁。

为保证汽车等内燃机车辆正常运行,需要对蓄电池的正负极、电气系统的搭铁极性、电路节点的带电状况以及发动机工作时电源系统工作电压是否在正常工作范围内进行检测判定,但目前电气系统的参数检测及故障诊断、排除往往需要采用机械工具进行拆装,并通过连入仪器仪表进行检测,操作繁琐,工作效率低,给操作人员带来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提高工作效率的内燃机车辆电气系统检测电路及便携式检测维修工具,实现操作方便,提高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内燃机车辆电气系统用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被测点的触头端1a及连接搭铁的接地端1b,由整流二极管D1-D4构成的桥式整流电路,由检测12V或24V电气系统工作电压是否正常的过高工作电压运算放大器A1及正常工作电压运算放大器A2构成的双运算放大器A、基准电压分压支路、比较电压分压支路,由颜色不同的发光二极管LED1、LED2构成的极性判断双色发光二极管LED,过高工作电压指示的发光二极管LED3,正常工作电压指示的发光二极管LED4;所述触头端1a与接地端1b分别连接桥式整流电路的输入端并分别连接由限流电阻R1、R2形成的串联支路的电阻R1一端及电阻R2一端,所述发光二极管LED1的正极连接触头端1a,发光二极管LED2的正极连接接地端1b,其公共负极连接在限流电阻R1、R2之间;所述比较电压分压支路设置由整流输出正极端至整流输出负极端依次串联连接的分压电阻R3、R4、R14及微调电阻R5,其中分压电阻R3通过12V或24V电气系统的选择开关K的24V电压触点2a与分压电阻R4连接,选择开关K的12V电压触点2b连接整流输出正极端;所述基准电压分压支路包括电阻R6、R8、R9、R10及电位器R7,电阻R6的一端连接整流输出正极端,另一端连接电位器R7的一端,电位器R7的另一端连接整流输出负极端,电位器R7的调整端依次通过电阻R8、R9、R10连至整流输出负极端,电位器R7两端并联稳压二极管D5;所述双运算放大器A的电源正极端通过电阻R13连接整流输出端正极,其电源负极端连接整流输出负极端,过高工作电压运算放大器A1的比较电压输入端连接在电阻R4、R14之间,其基准电压输入端连接在电阻R8、R9之间,其输出端依次经反向连接的发光二极管LED3、电阻R11连至双运算放大器A的电源正极端;所述正常工作电压运算放大器AD2的比较电压输入端连接在电阻R14、微调电阻R5之间,其基准电压输入端连接在电阻R9、R10之间,其输出端依次经正向连接的发光二极管LED4、电阻R12连接双运算放大器A的电源负极端,在双运算放大器A的电源正极端、负极端之间连接稳压二极管D6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交通学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交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2002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