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螺杆固定端座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20101.6 | 申请日: | 2011-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846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7 |
发明(设计)人: | 邱毓英;许钊诚;王肇扬 | 申请(专利权)人: | 邱毓英 |
主分类号: | F16H25/24 | 分类号: | F16H25/24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安利霞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螺杆 固定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固定螺杆装置,更详而言之是指一种螺杆固定端座。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一般的螺杆41(或称导螺杆)一端会藉由一联轴器42与一马达43的转轴连结,而另一端则藉由一轴承44与一基座45的固定座46连结,使所述螺杆41能受所述马达43的驱动而带动螺帽47线性移动。
但是,一般的螺杆41必须将其两端的螺纹加以加工去除,才能与联轴器42及轴承44加以轴接,此种方式不仅将使得加工程序更为繁琐,更会导致费用增加。况且,在所述螺杆41上进行额外的加工(即削减螺杆41的外径),必然导致螺杆41的使用寿命会大幅减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螺杆固定端座,是能在无需对螺杆加工的情况下,直接与螺杆进行固定。
可达成上述实用新型目的的螺杆固定端座,包括有:
一轴承座,具有一贯通两相对端面的容置区及至少一位于所述容置区内的轴承容置区;至少一轴承,是设置于所述轴承座的轴承容置区中;一连结轴,是穿入于位于所述轴承座内的轴承中,且所述连结轴的一端面上具有一可调整孔径的螺杆固定孔,以由所述螺杆固定孔供一螺杆穿入固接;一锁紧螺帽,是以可拆离的方式结合于所述连结轴的另一端上,以避免所述连结轴自行自所述轴承座中脱出。
所述轴承座上具有若干上、下贯通的固定锁孔,以供若干的锁固件加以穿设而将所述轴承座锁固于一基座上。
所述轴承为滚珠轴承、斜角滚珠轴承、止推滚珠轴承中的任一种。
所述连结轴具有一螺杆接部及一与所述螺杆接部一体同轴连接的轴承接部,且所述螺杆接部的外径大于所述轴承接部的外径,所述螺杆固定孔是位于所述螺杆接部的端面上,所述轴承接部则穿入于所述轴承座内的轴承中。
所述螺杆固定孔的一侧具有一切槽,所述切槽的两侧上分别具有至少一锁固孔,所述锁固孔可供一锁固件穿入,以迫紧所述切槽而调整所述螺杆固定孔的孔径。
所述锁紧螺帽上具有一螺帽锁孔,以供一锁固件加以穿入并抵接于所述连结轴上。
所述的螺杆固定端座,还包含有二封板,是固接于所述轴承座的相对两端面上。
所述轴承座的两相对端面上分别具有若干的端面锁孔;所述二封板分别具有一通孔及若干位于所述通孔周边的封板锁孔,所述二封板的通孔是供所述连结轴穿经,并分别藉由若干的锁固件穿经封板锁孔及所述轴承座的端面锁孔,而将所述二封板分别锁固于所述轴承座的两端面上。
所述的螺杆固定端座,还包含有二间隔环,是分别套接于所述连结轴上,并位于所述二封板的通孔内。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螺杆安装固定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第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2A为图2其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第二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3A为图3其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螺杆固定端座的立体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螺杆固定端座的上视图。
图6为图5其CC剖面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2与图4,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螺杆固定端座由锁固件141将轴承座1固接于一基座31上,并将一螺杆34的一端穿入于所述连结轴2,以达将所述螺杆34与所述连结轴2加以固定轴接,而另一端则穿入联轴器35使螺杆34与马达33的输出轴连结,所述螺杆固定端座主要包括有:一轴承座1、二轴承15、二封板16、一锁紧螺帽17、二间隔环18及一连结轴2所构成。
如图6所示,所述轴承座1具有一贯穿两相对端面的容置区11,并在所述容置区11内具有二相隔预定间距的轴承容置区12,所述轴承座1的两相对端面上并分别具有若干的端面锁孔13,并在所述轴承座1上具有若干上、下贯通的固定锁孔14。
所述二轴承15可分别为一滚珠轴承、斜角滚珠轴承、止推滚珠轴承......等。所述二轴承15是分别置于所述轴承座1的轴承容置区12中。
所述二封板16分别具有一通孔161及若干位于所述通孔161周边的封板锁孔162,所述二封板16的通孔161是供所述连结轴2的轴承接部22穿过,并分别藉由若干的锁固件163穿过封板锁孔162及所述轴承座1的端面锁孔13,而将所述二封板16分别锁固在所述轴承座1的两端面上,以避免所述轴承15自所述轴承座1中脱出,并能避免在运转时所述轴承座1内或轴承15内的润滑油溢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邱毓英,未经邱毓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2010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地埋式弹性座封闸阀传动连接结构
- 下一篇:塑料件夹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