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耐高过载高灵敏度平面电极结构热释电探测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20309.8 | 申请日: | 2011-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816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0 |
发明(设计)人: | 太云见;袁俊;信思树;龚晓霞;何雯瑾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J5/10 | 分类号: | G01J5/10;G01J5/02 |
代理公司: | 昆明今威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53115 | 代理人: | 赛晓刚 |
地址: | 65022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过载 灵敏度 平面 电极 结构 热释电 探测器 | ||
1.耐高过载高灵敏度平面电极结构热释电探测器,其特征在于:在热释电晶片(2)的下表面上制备一层全反射电极(1),在全反射电极的下表面上制备一层绝热层(7),绝热层的下表面与衬底(5)用粘接胶(6)粘接;在热释电晶片的上表面的中心位置制备红外吸收层(3),从红外吸收层引出金丝引线(4);在热释电晶片的上表面、红外吸收层的周围制备一层引出电极(9),引出电极与红外吸收层之间不相连接,引出电极引出金丝引线。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释电探测器,其特征在于:红外吸收层(3)是半透明电极(3a)与二氧化硅膜(3b)构成的两层复合结构,从红外吸收层的半透明电极引出金丝引线(4)。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释电探测器,其特征在于:热释电晶片(2)的厚度为10微米左右;全反射电极(1)采用镍铬材料或者采用铬金金属膜,厚度在2000A以上;绝热层(7)采用多孔二氧化硅材料或者采用环氧型有机薄膜,厚度为2微米左右;衬底(5)采用玻璃、硅、蓝宝石或者陶瓷材料;绝热层与衬底的粘接胶(6)用光学胶。
4.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释电探测器,其特征在于:在半透明电极(3a)的上表面上制备的二氧化硅膜(3b)的厚度为1.5微米左右;引出电极(9)为铬金电极,厚度在5000A以上。
5.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释电探测器,其特征在于:红外吸收层(3)是半透明电极(3a)与有机薄膜构成的两层复合结构,从半透明电极引出金丝引线(4)。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释电探测器,其特征在于:红外吸收层(3)是吸收层全反射电极(3d)、介质层(3c)和半透明电极(3a)构成的三层复合结构,从吸收层全反射电极引出金丝引线(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物理研究所,未经昆明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20309.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油箱密封性智能检测系统
- 下一篇:船用设备仪表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