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移动式锻造余热淬火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21130.4 | 申请日: | 2011-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229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孙必祥;刘文虎;张俊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锻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1/63 | 分类号: | C21D1/63 |
代理公司: | 十堰博迪专利事务所 42110 | 代理人: | 高良军 |
地址: | 442000***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式 锻造 余热 淬火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锻造工艺中所用的淬火设备,尤其是一种可移动式锻造余热淬火装置。
背景技术
锻造余热淬火是较成熟的工艺方法,该工艺方法将锻造与热处理相结合,与锻造后重新加热淬火相比减少了一次淬火加热,具有节约能源,设备投资小,生产成本低等优点。
目前锻造余热淬火装置均为固定式结构,需要复杂的设备基础,淬火装置安装在选定的锻造机组。其缺点是锻造余热淬火装置为固定式,无法在不同的锻造机组进行转移,当锻件需转移到其他锻造机组生产时,锻造余热淬火装置无法随同移动,锻件无法进行淬火。若每台锻造机组均配置锻造余热淬火装置,设备投资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移动式锻造余热淬火装置,该装置可以根据需要在不同锻造机组快速整体移动,保证了锻造余热淬火装置与锻造同步,不需要每个锻造机组均配置锻造余热淬火装置,设备投资小。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可移动式锻造余热淬火装置,包括淬火槽槽体、锻件提升输送带、油温测控系统、冷却循环系统、电控箱,电控箱设在淬火槽槽体的一侧,其特征在于:所述淬火槽槽体上设有吊耳,淬火槽槽体内设有支撑架,锻件提升输送带通过支撑架安装在淬火槽槽体中,淬火槽槽体靠近锻件淬火端上部设置有淬火油进口,下部设置有淬火油出口;冷却循环系统包括换热器、冷却水进出水管、油泵,冷却循环系统设置在淬火槽槽体外,并与淬火槽槽体连接为一体;油温测量系统包括测温热电偶,测温热电偶设在淬火槽槽体靠近锻件淬火端。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淬火槽槽体是用钢板整体焊接而成的。
有益效果:
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移动式锻造余热淬火装置,优点在于锻件提升输送带、电器控制系统和淬火油循环冷却系统与淬火槽槽体连接为一个整体,整个锻造余热淬火装置可用天车任意移动,不需要每台锻造机组均配置一套锻造余热淬火装置,设备投资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视图。
图1、图2中:1淬火槽槽体、2锻件提升输送带、3油泵、4淬火油进口、5淬火油出口、6电动阀门、7冷却水进出水管、8换热器、9测温热电偶、10电控箱、11吊耳。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的可移动式锻造余热淬火装置,包括淬火槽槽体1、锻件提升输送带2、油温测控系统、冷却循环系统、电控箱10,电控箱10设在淬火槽槽体1的一侧,所述淬火槽槽体1上设有吊耳11,淬火槽槽体1内设有支撑架,锻件提升输送带2通过支撑架安装在淬火槽槽体1中,淬火槽槽体1靠近锻件淬火端上部设置有淬火油进口4,下部设置有淬火油出口5;冷却循环系统包括换热器8、冷却水进出水管7、油泵3,冷却循环系统设置在淬火槽槽体1外,并与淬火槽槽体1连接为一体;油温测量系统包括测温热电偶9,测温热电偶9设在淬火槽槽体1靠近锻件淬火端。
图1、图2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淬火槽槽体1是用普通钢板整体焊接而成的;锻件提升输送带2通过支撑架放置在淬火槽体中,可整体吊出,方便清理槽中的氧化皮,其速度可通过变频器控制驱动电机的转速来调整;油泵3用于槽内淬火油的循环和冷却;淬火油通过板式换热器8由循环水进行冷却;电控箱10内设置有淬火油温度显示仪表、变频器和各种控制器;油温测量系统由热电偶、温度显示仪表和连接导线组成,发出电信号控制冷却水电动阀门6自动启闭,实现淬火油温自动控制,保证淬火油温度在要求的范围内;循环冷却水进出管路7与换热器8共同组成淬火油冷却系统,实现淬火油的冷却;淬火槽槽体上设置吊耳11。
使用时,首先开启循环油泵,设定淬火油使用上限温度;开启锻件提升输送带,通过调整变频器频率控制输送带速度,改变锻件在淬火油中的冷却时间,保证淬火锻件出淬火油时具有合适的温度,根据不同锻件的大小设定合适的变频器频率;传送带上隔一定的间距设置有防滑板防止锻件在提升过程中滑落;在淬火锻件进料端设置有测温热电偶,测量淬火油的实际温度,通过温度控制仪表发出电信号控制电动阀门的启闭,实现淬火油温度自动控制;淬火油温度由冷却水通过板式换热器进行冷却;需要淬火的锻件直接放入淬火槽,经过输送带提升后滑入料箱,转运到回火炉进行回火。
本实用新型用于中型曲轴、转向臂锻件的锻造余热淬火。
上面所述的实例仅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对锻件提升网带结构进行的变形和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锻造有限公司,未经东风锻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2113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