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矿热炉电极升降液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21357.9 | 申请日: | 2011-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619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温新民;郭飞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东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7/156 | 分类号: | H05B7/15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浩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276 | 代理人: | 刘云贵;韩龙 |
地址: | 014010 内蒙***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矿热炉 电极 升降 液压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矿热炉电极升降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大型铁合金矿热炉电极升降装置中的液压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大型铁合金矿热炉已逐渐成为生产铁合金的主要设备,目前铁合金产量中约72%是采用此种方法生产的。在冶炼过程中,矿热炉的热量主要来源为电能,采用的还原剂为碳。其中,电极升降系统是用来控制矿热炉负荷的,因为冶炼过程中需要保持恒功率,故当变压器低电侧电压确定以后,为了保持恒功率,就需要维持恒电流,如此就要控制电极端部与料面的距离。冶炼过程中随着料面的波动,电极必须随之升降。这就是电极升降装置的主要作用。
现有矿热炉电极升降装置主要包括机械部分和液压部分,其中机械部分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电极把持装置1和连接横梁2,连接横梁2的两侧设置有第一柱塞油缸3和第二柱塞油缸4。其中,第一柱塞油缸3和第二柱塞油缸4上各自连接有液压油管,压力油从液压油管进入、流出两侧的电极升降柱塞油缸,以实现柱塞缸筒的上下移动。两侧的柱塞油缸通过连接横梁2带动电极把持装置1,使其伴随柱塞缸筒一起上升、下降,从而实现电极的升降操作。
现有矿热炉电极升降装置的液压部分则如图2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液压部分主要包括顺次连接的电磁换向阀9、单向节流阀8和同步分流马达7,同步分流马达7上连接有第一液控单向阀5和第二液控单向阀6,第一液控单向阀5和第二液控单向阀6分别通过液压油管与第一柱塞油缸3和第二柱塞油缸4相连。另外,电磁换向阀9的进油口P上连接有输入油管10,出油口T上连接有回流油管11,而渗漏油管12则与系统中的各器件分别相连。
现有矿热炉电极升降装置的工作原理为:电极上升时,电磁换向阀(Y型)9上的第一电磁铁DTa得电。此时电磁阀的进油口P与第二出油口B接通,压力油从液压油泵(图中未示)通过输入油管10流进电磁换向阀9,然后经单向节流阀8、同步分流马达7分流至第一液控单向阀5和第二液控单向阀6,进而通过液压油管进入第一电极升降柱塞油缸3和第二电极升降柱塞油缸4,以便托起柱塞缸体,带动电极把持装置1上升。电极上升到预定位置后,电磁换向阀9的第一电磁铁DTa断电,在第一液控单向阀5和第二液控单向阀6的作用下,柱塞缸处于锁紧保压状态。
电极下降时,电磁换向阀9的第二电磁铁DTb得电,压力油通向第一液控单向阀5和第二液控单向阀6,使其解除锁紧,两侧电极升降柱塞油缸的缸体在电极把持装置1自重的作用下,向下移动。油液则经过第一液控单向阀5和第二液控单向阀6、同步分流马达7、单向节流阀8、电磁换向阀9从回流油管11流回油箱(图中未示)。电极下降到预定位置后,电磁换向阀9的第二电磁铁DTb断电,柱塞油缸处于锁紧保压状态。为使电极把持装置1平稳地下降,不受液控单向阀的影响,电磁换向阀9的一路压力油必须作为控制油路使用。
现有的大型矿热炉电极升降液压系统,其结构比较复杂,元件配置较零散,锁紧、调速、换向均需专用元件完成,且油路节点较多,存在很大的渗漏隐患。随着矿热炉的大型化,这种配置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大通径的换向、调速、锁紧元件产生的冲击不容忽视。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元件用量少,调速、锁紧简捷可靠,且可以有效减小电极下降过程中的机械冲击的矿热炉电极升降液压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矿热炉电极升降液压系统的具体技术方案为:
一种矿热炉电极升降液压系统,包括与电极联动且并行设置的第一柱塞油缸和第二柱塞油缸,第一柱塞油缸和第二柱塞油缸通过液压油管与同步分流马达连接,同步分流马达对进出第一柱塞油缸和第二柱塞油缸的压力油进行同步分流;
同步分流马达通过输油管连接到逻辑控制阀组,逻辑控制阀组控制系统内压力油向同步分流马达的供应与回流;
逻辑控制阀组上还连接有输入油管和回流油管。
另外,逻辑控制阀组包括:
梭阀,梭阀的第一进油口通过第一控制油路与输入油管相连,第二进油口通过第二控制油路与输油管相连,出油口与电磁换向阀的进油口相接;
电磁换向阀,电磁换向阀的进油口与梭阀的出油口相接,第一出油口与第一插装阀的控制口相接,第二出油口与第二插装阀的控制口相接,回油口通过回流油支管与回流油管相连;
第一插装阀,第一插装阀的控制口与电磁换向阀的第一出油口相接,进油口与输入油管相接,出油口与输油管相接;
第二插装阀,第二插装阀的控制口与电磁换向阀的第二出油口相接,进油口与输油管相接,出油口与回流油管相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东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冶东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2135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