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钢管离线内毛刺磨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23085.6 | 申请日: | 2011-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784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0 |
发明(设计)人: | 史文华;陈文豪;吴树林;吴建成;沈惠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金洲管道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9/04 | 分类号: | B24B9/04 |
代理公司: | 湖州金卫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2 | 代理人: | 赵卫康 |
地址: | 3130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管 离线 毛刺 磨削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管制造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用于钢管离线后去除毛刺磨削装置。
背景技术
钢管生产时,采用的是“高频电阻焊”的焊接方式,会在焊缝处产生内、外毛刺(也就是焊缝处凸出来的焊料)。内、外毛刺的存在不仅影响外观,而且对焊缝的力学性能和钢管的使用性能都有不利的影响,所以必须清除。一般的,钢管内、外毛刺清除在主要在生产线上直接进行,一钢管钢焊接完成后,焊缝仍处于红热状态时,利用专用的内、外毛刺刨刀装置进行刨削,因为这个时候焊缝仍处于红热状态,比较容易清理。
为了保证钢管的性能,相关标准对内、外毛刺清除的标准比较严格,外毛刺余高0.2-0.5mm,内毛刺余高 0.2-0.7mm,与母材之间要求圆滑过渡,同时又不可以伤及母材。外毛刺在钢管的外表面,人工可以直接观测和测量,并可以对外刨刀及时进行调整,所以一般都可以保证质量符合标准要求。内毛刺在钢管内部,无法直接观测,质量情况也只能等到钢管切断后才可以测量,一旦出现问题,已经有一批次的钢管生产完成了,发现质量不合格,又无法处理,那么该批次钢管将直接报废,给公司造成很大的损失,也造成了浪费。因此,就需要一种能够在钢管离线后对毛刺进行处理的磨削装置。
目前有公司用专用内毛刺刨刀来对离线的钢管内毛刺进行处理,但当钢管离线时,焊缝及内毛刺已经完全冷却,刨削力将比在线时增大数倍,致使刀具磨损和损害及其频繁,而且钢管不易固定,内毛刺与刨刀的对中也比较困难,往往会造成刨偏、伤及母材。也有公司尝试用中频对焊缝局部加热,再在加热的状态下进行离线操作,但设备成本和能源消耗大,性价比不够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用于钢管离线后内毛刺处理的磨削装置,其能够快速、方便的对离线后的钢管内毛刺进行清理,性价比、工作效率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钢管离线内毛刺磨削装置,包括平台,所述平台上安装有行走小车,所述行走小车上安装有一支撑管,所述支撑管的前端有一气动马达,所述的气动马达的输出轴上固定有砂轮,所述平台上固定有气泵,所述的气泵通过气动软管与所述气动马达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的气动马达上安装有一管内支撑导向机构。
作为优选,所述管内支撑导向机构包括与所述气动马达固定连接的连接部,所述的连接部上安装有两个上导向装置及一个下限位支撑装置。
作为优选,所述上导向装置包括一个固定在所述连接部上的螺杆,所述螺杆上安装有一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顶端有一轴承,所述螺杆上螺接一螺母,所述螺母内有一套在所述伸缩杆上的压缩弹簧。
作为优选,所述下限位支撑装置包括一固定在所述连接部上的丝杆,所述丝杆上螺接有一螺母,所述螺母下端有一U形棍轮。
作为优选,所述丝杆上螺接有一用于固定所述螺母的圆螺母。
作为优选,所述的连接部包括上盖、下盖,所述的上盖与下盖螺接固定。
作为优选,还包括一位于所述平台前方的对所述支撑管起支撑作用的中间托辊。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管通过转轴铰接在所述的行走小车上。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
1、旋转动力选用气动马达,由气管供气即可,无中间传动结构,结构简单、故障率低、成本低廉、无污染、噪音低;供气压力可以调节,当磨削力过大时(这时往往是应为磨到了钢管)会被“卡停”,但气动马达并不会损坏,可以确保不伤及钢管。
2、气动马达固定在支撑管的前端,而气动软管则从支撑管内部穿过,既简化了连接结构,又可以保护气管不被摩擦损坏。
3、磨削砂轮采用普通白刚玉砂轮,为市场上的普通用品,成本低,磨削质量好。
4、管内支撑导向机构在钢管内部以三点定位的方式使磨削砂轮在高速旋转中保持自身的稳定。
5、管内支撑导向机构具有高低可以调式U形辊轮,既可以控制磨削后内毛刺的余高,又控制砂轮磨削位置在焊缝的中心,不跑偏。而且,当砂轮因磨削而外径减小时,也可以通过调整U形辊轮高度而使砂轮能够继续使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管内支撑导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平台;
2-移动小车;
3-支撑管;
4-气动马达;
5-砂轮;
6-气泵;
7-气动软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金洲管道工业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金洲管道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2308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制药行业的升降操作台
- 下一篇:一种机加工寻中心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