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散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24027.5 | 申请日: | 2011-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383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裴辉;吴双生;帅国菊;祝雪锋;刘仕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P3/18 | 分类号: | F01P3/18;F15B2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桑传标;李翔 |
地址: | 410013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散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却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在工业生产中,设备运行一段时间后会产生热量,因此,需要对发热的设备进行冷却。
例如,在工程机械中,在工程机械运行的过程中需要对发动机、液压系统等进行冷却。目前最常用的手段是利用散热装置进行冷却。所述散热装置通常包括散热器和风扇。散热器中装有冷却液,冷却液通过冷却管路流向需要冷却的设备中,然后再流回散热器。风扇使气流流向散热器,从而对散热器进行冷却,使得散热器中的冷却液可以循环利用。
为了增强冷却效果,散热装置中一般包括多个散热器。图1中所示的散热装置包括两个串联的散热器1,以及与该散热器1的迎风面相对应的风扇2。这种散热装置中,散热器1的迎风面的面积可以做的很大,但是当两个或三个散热器1串联叠加后,总厚度较大,风阻很大,风不容易吹透。
图2中所示的散热器包括三个并联的散热器1,该三个并联的散热器1的迎风面共面,与三个并联的散热器1相对应的是一个的风扇2。这种散热装置中,通过各个散热器1的空气温度比较一致。但是,受到设备的结构限制,单个散热器1的迎风面的面积较小,很难达到理想的散热效果。
因此,如何提高散热装置的散热能力成为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散热装置,该散热装置具有较高的散热能力。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散热装置,该散热装置包括多个散热器,其中,所述多个散热器包括主散热器、至少一对多个辅散热器以及与所述主散热器相对应的主风扇,所述辅散热器之间形成通向所述主散热器的迎风面的气流通道。
优选地,所述辅散热器的迎风面垂直于所述主散热器的迎风面
优选地,所述散热装置包括多对所述辅散热器,每一对所述辅散热器的迎风面互相平行。
优选地,所述辅散热器环绕所述主散热器的四周设置。
优选地,所述气流通道的宽度不大于所述主散热器的迎风面的宽度。
优选地,所述散热装置还包括与至少一个所述辅散热器对应的辅风扇。
优选地,所述辅风扇为多个,且与所述多个辅散热器一一对应。
优选地,所述多个辅散热器关于所述主风扇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
优选地,所述辅散热器为两个。
优选地,该散热装置还包括具有挡板的壳体,所述多个辅散热器设置在所述壳体中。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主散热器和辅散热器,在主散热器的正前方被遮挡的情况下,使气流从其主散热器两侧进入,既增加了散热面积,又能对散热装置进行有效的冷却,从而提高散热效率、增强对发热系统的冷却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一种散热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的另一种散热装置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散热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散热装置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散热器 2 风扇
11 主散热器 12 辅散热器
21 主风扇 22 辅风扇
30 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如图3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散热装置,该散热装置包括多个散热器,其中,所述多个散热器包括主散热器11、至少一对辅散热器12以及与主散热器11相对应的主风扇21,辅散热器12之间形成通向主散热器11的迎风面气流通道。
如图3所示,主散热器11和辅散热器12可以同时对发热的系统进行冷却,增加了冷却面积。由于辅散热器12之间形成通向主散热器11的迎风面气流通道,即,辅散热器12的迎风面倾斜或垂直于主散热器11的迎风面,通过辅散热器12的气流能够沿所述气流通道到达并通过主散热器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2402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缸结构
- 下一篇:一种新型连续增阻变形锚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