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智能植物栽培架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25913.X | 申请日: | 2011-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107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龚艳;周占春;郭垠宣;陈华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计量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G31/02 | 分类号: | A01G31/02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 33213 | 代理人: | 吴秉中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植物 栽培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教具,具体为一种智能植物栽培架。
背景技术
中小学素质教育的课本要求学生亲手种植一种植物,观察并记录植物包括发芽、生长、开花和结果在内的一生的过程。
在进行该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经常遇到以下困难:1)植物的生长周期与教学计划不想匹配,中小学的教学时间一般在2月初至7月中旬(下学期)和9月初至1月中旬(上学期);自然情况下,植物的生长周期一般在5月初至11月初,二者时间不相配,特别是暑假期间正是植物生长旺盛、开花结果时期,而学生此时却放假回家,无法进行教学实践活动。因此在自然条件下,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学生要在一个学期内完成植物种植,并完整的观察到植物从发芽到开花结果的全部过程比较困难;2)自然状态下,植物一般种植在土壤或不透明器皿中,学生无法观察到植物根系的生长过程。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工补充光照、室内水培的智能植物栽培架,能够在室内全年种植植物,让学生能够在一个正常的教学学期内完成一种植物的种植,并完整的观察到植物从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的过程。
所述的智能植物栽培架,包括框架和设置在框架底部的滚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框架设置为层状结构,每层均设置有搁架,搁架通过配合设置在框架两侧的调节螺栓与框架紧配设置,在搁架上配合设置种植槽,框架顶部和每层搁架的底部均设置有LED组合光源植物补光灯。
所述的智能植物栽培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种植槽包括水培槽和定植盖板,均采用无毒透明的PVC材料;水培槽内装载营养液,定植盖板上设有定植孔,定植孔内放置岩棉。
所述的智能植物栽培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框架下部设置控制室,控制室内配合设置LED恒流驱动电源、时控电路、气泵,LED恒流驱动电源通过插拔电缆与LED组合光源植物补光灯相连;气泵通过通气管与水培槽相连。
所述的智能植物栽培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框架顶部还配合设置有控制面板和LCD显示屏,控制面板上设置有开关和按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采用LED组合光源植物补光灯提供人工光照,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教学计划随时开展植物一生的教学实践,并完整的观察到植物从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的过程;
2)采用水培种植,水培装置全透明,学生可以观察植物发芽、根系生长过程;
3)采用LED组合光源植物补光灯进行按需补光,增加学生对光合作用过程和光谱对光合作用影响的感性认识,提高教学效果;
4)采用高度可调的栽培架,可根据植物的生长高度灵活调节植物补光灯的高度,提高了光照利用效率;
5)采用分层种植设计,提高了空间的利用效率,满足更多学生实际种植体验的需要;
6)采用智能控制系统,按时自动补光、通气,提高了植物种植的成活率;
7)可直接放在教室种植,既便于学生随时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又能美化教室环境,净化教室空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框架,2- LCD显示屏,3-控制面板,4- LED组合光源植物补光灯,5-种植槽,6-通气管,7-搁架,8-控制室,9-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智能植物栽培架,包括框架1和设置在框架底部的滚轮9,方便移动,为了适应中小学生性格特点,框架1外表面可采用卡通图案设计。框架1设置为可调节的层状结构,每层均设置有搁架7,搁架7通过配合设置在框架1两侧的调节螺栓与框架1紧配设置,在搁架7上配合设置种植槽5,框架1顶部和每层搁架7的底部均设置有LED组合光源植物补光灯4,为下一层植物提供光照;种植槽5包括水培槽和定植盖板,均采用无毒透明的PVC材料,方便观察植物根系生长;水培槽内装载营养液,定植盖板上设有定植孔,定植孔内放置岩棉;框架1下部设置控制室8,控制室8内配合设置LED恒流驱动电源、时控电路、气泵,LED恒流驱动电源通过插拔电缆与LED组合光源植物补光灯4相连;气泵通过通气管6与水培槽相连,防止植物根系病变与腐烂;框架1顶部还配合设置有控制面板3和LCD显示屏2,控制面板3上设置有开关和按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计量学院,未经中国计量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2591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