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控节温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26061.6 | 申请日: | 2011-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484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25 |
发明(设计)人: | 陈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P7/16 | 分类号: | F01P7/16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陈浩 |
地址: | 450016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控节温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电控节温器。
背景技术
节温器是汽车发动机的重要零部件,其功能是通过对发动机冷却循环水的控制保证发动机在最佳的工作状态下运行。现有的节温器主要有普通蜡式节温器和电子节温器,普通的蜡式节温器为被动式工作,其通过内置石蜡感应发动机的温度产生热胀冷缩来带动推杆控制节温器的开启闭合,而电子节温器主要是在普通蜡式节温器的基础上安装加热元件构成,如中国专利公开文件CN101349188A中公开的一种电子节温器,这种电子节温器由ECU根据发动机的转速、外界温度、负荷状态等实时工况控制加热元件对石蜡加热或停止来调节节温器的开度完成对发动机冷却液的温度。但现有的电子节温器不易选择合适的加热元件,而且采用加热元件加热石蜡的控制方式其响应速度较慢、控制精度减低,同时ECU对加热元件的控制也是电控节温器的难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控制方便的电控节温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控节温器,包括外壳及密封滑动穿装于外壳一端的推杆,在所述外壳内还设有与外壳内壁固连的电磁线圈、由该电磁线圈驱动并与所述推杆传动连接的衔铁及用于在电磁线圈失电后驱使推杆复位的弹性件,在电磁线圈上电连接有用于控制电磁线圈对衔铁吸力大小的控制电路。
所述的衔铁与推杆固连,所述的弹性件顶装于衔铁和电磁线圈之间。
在所述外壳的外壁上还固定有与所述推杆密封滑动配合的密封胶块。
所述的弹性件为柱形弹簧。
所述的电磁线圈具有一个中间抽头,在电磁线圈的一端连有第一温控开关,该第一温控开关的一端连接电磁线圈,其另一端连接电源,在中间抽头上连有第二温控开关,该第二温控开关的一端与电磁线圈的中间抽头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温控开关连接电源的另一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节温器执行机构采用了电磁线圈和衔铁配合的驱动方式,通过对电磁线圈的控制完成阀门的启闭开合,其相对于现有的石蜡控制方式相比具有结构简单、控制灵敏、可靠性高的特点,而且电磁线圈的控制更加简单,可以其通过ECU控制电磁线圈的电磁力大小实现对节温器的精确控制,从而有效的保证了发动机始终在最佳温度下工作,提高了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控节温器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省略了阀体部分);
图2为本实施例中电控节温器控制电路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电控节温器执行机构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所示,其主要由推杆1、外壳3、弹簧4及电磁铁5组成,推杆1滑动穿装在外壳3的一端,并在外壳3的外壁上设有与该推杆1密封滑动配合的密封胶块2;电磁铁5由电磁线圈5和衔铁7组成,电磁线圈5固定在外壳3内与推杆1相对的另一端内壁上,其衔铁7呈盘形并径向固定在推杆1的端部,弹簧4顶装在电磁线圈5与盘形衔铁7之间,并在外壳侧壁上设有连接该电磁线圈5与控制电路的连接件6。
在电磁线圈5上电连接有用于控制其对衔铁7电磁吸力大小的控制电路,该控制电路的原理如图2所示,电磁线圈5具有第一端A、第二端B及一个中间抽头C,其中,电磁线圈5的第一端A和第二端B连接电源组成控制电磁线圈5产生最大电磁吸力的闭合回路,在该闭合回路中设有总温控开关K1;电磁线圈5的中间抽头C与电磁线圈的第一端A之间通过电源组成闭合支路,在该闭合支路中设有抽头开关K2。本实施例中,电磁线圈5的第一端A和第二端B与电源串接,并在电磁线圈5的第二端B与电源之间的线路中设置总温控开关K1,电磁线圈5的中间抽头通过导线与该总温控开关K1靠近电源的一端接点连接组成闭合支路,并在该支路中串接有抽头开关K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2606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深海浮式平台的建造工艺
- 下一篇:油气回收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