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大电流金属化薄膜电容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26785.0 | 申请日: | 2011-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632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张梁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梁 |
主分类号: | H01G4/33 | 分类号: | H01G4/33;H01G4/38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汇东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1 | 代理人: | 郭海彬;张群峰 |
地址: | 100071 北京市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流 金属化 薄膜 电容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容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大电流冲击的金属化薄膜电容器。
背景技术
现今国家不断建设新的发电厂及发电设备,以满足不断增加的用电需求。发电厂普遍建设在远离城市甚至远离大陆的海面上,输电线路相应增长,从而造成线损增加,使一部分电能转换为热能损耗掉。在实际使用时,通常在输电线路上并联电容器以达到降低能量损耗的目的。在现有技术中,电容器芯组采用三三制连接,这容易造成在实际使用时大电流使芯子发热严重,从而缩短芯子使用寿命。同时,各芯子间采用铜导线焊接,导线与各芯子焊接的同时出现弯折、扭曲、断线等现象,使电容器出现损耗增大、过电流能力不高、电感增加、发热严重等问题,同时还会减少电容器使用寿命。因此,在实际使用时,经常会由于输电线路中大电流造成电容器内部芯子及导线发热,使电容器芯子耐压能力降低,导致电容器频繁自愈造成电容器容量下降甚至电容器损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改进现有金属化薄膜电容器结构,得到一种耐电流能力强、发热小、易于生产、成本低廉的新型金属化薄膜电容器。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大电流金属化薄膜电容器,包括外壳,设置在外壳内的芯组,引出端以及填充在外壳与芯组之间的环氧树脂,其特征在于,每个芯组包含至少六个芯子,所述至少六个芯子通过紫铜板并联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芯组的数量为三。
优选地,所述的芯子间设置有绝缘纸。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各个芯子通过紫铜板并联连接从而使得过电流能力增强,降低发热热量;增加电容器中芯子的数量,使各芯子所承受电流降低,从而延长电容器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芯子的接线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耐大电流冲击的金属化薄膜电容器,包括外壳3,设置在外壳3内的三个芯组,电极上盖7,引出端1以及填充在外壳3与三个芯组之间的环氧树脂5,所述三个芯组中的每一个芯组是由六个芯子2通过紫铜板4并联连接构成。芯子间设有绝缘纸6。三个芯组在外壳内部用金属导线按三角形连法首尾相连,连接点分别与三个引出端相接。
电容器芯子采用的基膜是聚酯膜或聚丙烯薄膜,经过蒸镀金属层以后卷绕而成。如图2所示,六个芯子通过与紫铜板焊接并联连接,作为电容器的一个芯组21,然后将三个芯组的首尾相接并相应地引出三条线分别连至三个引出端。并用绝缘纸将各芯子做绝缘处理后放入外壳3中,灌入环氧树脂5密封。
外壳3优选散热性好的金属材质,如铝。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电容器外壳内设置其他数量的芯组以及在每个芯组内设置数量更多的芯子。
上述实施例通过增加电容器芯子的数量提高芯子承受电流的能力,同时导线换成铜板增加了导体的横截面积,使过电流能力提高,减少发热热量,从而提高了电容器的可靠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梁,未经张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2678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功率太阳能电池板
- 下一篇:可扩展式化工反应中试生产线自动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