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单船拖曳网袋式水中悬漂物拦截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27517.0 | 申请日: | 2011-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046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赵治平;高频;牟伟;仝志永;刘书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〇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41H11/00 | 分类号: | F41H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11120 | 代理人: | 李爱英;付雷杰 |
地址: | 443003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拖曳 网袋 水中 悬漂物 拦截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下拦截与捕捉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对水中悬漂物实施拦截的单船拖曳网袋式水中悬漂物拦截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战略形势的发展,对于来自空中和地面的打击已有相当规模的应对策略,然而对于来自水下的隐蔽袭击,仍是防御中的薄弱环节,同时还存在管理上的困难,是水下安防的重点。目前国内外对重要港口或水域采用的水下安防措施大多是在水下布置探测声纳,对一定范围内的水域进行全天候水下探测与监视,当发现可疑目标时,采取以下方式应对:
1、派出潜水员或水下蛙人;
2、布放水下机器人;
3、释放训练有素的海洋动物,如海豚。
上述方法虽可在一定程度上对水中可疑悬漂物进行拦截与处理,但也表现出以下缺陷:
对于派出的潜水员或水下蛙人,其需要一定的响应时间,且水中可疑悬漂物一旦脱离探测声纳的探测范围就难以再次迅速搜寻到;另一方面,潜水员或水下蛙人在水中的运行速度较慢,在多数情况下无法满足拦截与捕捉要求,且潜水员或水下蛙人的安全也存在隐患。
对于布放的机器人,其在水中的运行速度较慢,且机动性差,即使搜寻到可疑悬漂物也难以实施可靠、有效的拦截与捕捉。
对于释放训练有素的海洋动物,目前仅有国外对海洋动物(如海豚等)进行训练并用于对水下可疑悬漂物的搜寻和报警,但未见其对可疑悬漂物进行捕捉的报道,也未见对淡水动物的训练和相关报道,应用范围有限。
可见,虽然目前对水下悬漂物的探测、跟踪技术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针对水中悬漂物的拦截与捕捉技术还远不能达到使用需求。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对水中悬漂物实施拦截与捕捉的单船拖曳网袋式水中悬漂物拦截装置。
本发明的单船拖曳网袋式水中悬漂物拦截装置包括收放索和网袋组件,所述单船通过收放索拖曳网袋组件;其中,网袋组件包括上纲浮子、下纲重块、储存筒和网袋;上纲浮子挂接于网袋的上纲,下纲重块挂接于网袋的下纲,且下纲重块提供的下沉力大于上纲浮子提供的浮力;储存筒拖带于网袋的尾部,储存筒通过稳定绳与网袋的网口相连接,稳定绳的长度小于网袋的长度;并且,网袋具有网袖和柔性网板,网袖共两个,分别位于网口的两侧,网袖与网口的连接部分较宽,至端部渐窄,端部具有挂钩,网袖的网目大于网袋的常规网目;柔性网板紧贴在网口以里的侧面,柔性网板的网目大于网袋的常规网目。
有益效果
由于采用上述结构,本发明的拦截装置能在作业过程中利用水动力作为网袋组件展开的动力源,该拦截装置平时存放在储存桶中,作业时能迅速将其布放入水,待网袋组件入水后,能在一定的船速的拖带下所产生的水动力冲击网袋前端的网袖和柔性网板,使网口向外扩张,网口顺利张开,存储拦截装置网袋组件上的储存筒在水流的作用下相对船的航行方向向后移动,通过稳定绳使网口充分展开;本发明的拦截装置在作业过程中使得网袋与目标跟踪船保持一定距离,仅由网袋与可疑悬漂物接触以实施拦截与捕捉,提高了使用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单船拖曳网袋式水中悬漂物拦截装置的作业示意图。
图2为网袋组件示意图。
图3为网袋的俯视图。
图4为网袋的左视图。
图5为网袋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例
下面结合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单船拖曳网袋式水中悬漂物拦截装置在作业过程中的姿态,该拦截装置包括收放索2和网袋组件3,目标跟踪船1通过收放索2拖曳网袋组件3,目标跟踪船1上设有探测水下可疑悬漂物的声纳。不作业时,拦截装置存放在目标跟踪船1上,作业时,目标跟踪船1到达可疑悬漂物的运行区域后,通过收放索2将网袋组件3拖带入水,并使网口充分展开,形成“○”形,对可疑悬漂物实施拦截与捕捉。
图2示出了本发明网袋组件3在水下展开后的姿态,网袋组件3包括上纲浮子5、下纲重块7、储存筒8和网袋9。其中,网袋9的网口的直径较大,至尾部直径渐小,在网袋9的上纲挂接一定数量的上纲浮子5,用于为网袋9的网口的上半部分提供浮力;在网袋9的下纲挂接一定数量的下纲重块7,用于为网袋9的网口的下半部分提供下沉力。下纲重块7提供的下沉力略大于上纲浮子5提供的浮力,具体的数值与目标跟踪船1的运行速度有关,一般由试验测得。上纲浮子5和下纲重块7共同作用,使得网袋9的网口在拖曳过程中在垂直方向上张开一定高度。优选地,为减少拖曳过程中的阻力,上纲浮子5与下纲重块7为流线型,以减少其迎面阻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〇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〇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2751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