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蒸发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29929.8 | 申请日: | 2011-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931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2 |
发明(设计)人: | 东山直久;鸭志田理;高木基之;平山贵司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京滨冷暖科技 |
主分类号: | F25B39/02 | 分类号: | F25B39/02;F28F9/2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陈伟;金杨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蒸发器 | ||
1.一种蒸发器,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多个热交换管和使热交换管的上下两端部连通的上下两集液部,
还具有由上升流管组和下降流管组构成的至少1个管组群,所述上升流管组由多个热交换管沿集液部的长度方向隔开间隔地配置而形成,并且制冷剂在热交换管内从下向上流动;所述下降流管组由多个热交换管沿集液部的长度方向隔开间隔地配置而形成,并且与上升流管组的制冷剂流动方向下游侧邻接,且制冷剂在热交换管内从上向下流动,
在上集液部中设置有:与上升流管组的热交换管的上端部连通且供制冷剂从热交换管流入的制冷剂流入侧分隔区;以及与下降流管组的热交换管的上端部连通且供制冷剂向热交换管流出的制冷剂流出侧分隔区,
所述蒸发器的特征在于,
在与至少1个管组群的上升流管组的热交换管的上端部连通的制冷剂流入侧分隔区内的上下方向的中间部,并且在与该上升流管组和构成管组群的下降流管组的上端部连通的制冷剂流出侧分隔区侧的部分,设置有将所述制冷剂流入分隔区内上下分隔以阻碍制冷剂向上方流动的横向隔板,在与横向隔板相比靠下方的部分,设置有阻止制冷剂从所述制冷剂流入分隔区向所述制冷剂流出分隔区流动的流动阻止部件,在与横向隔板相比靠上方的部分,所述制冷剂流入分隔区和所述制冷剂流出分隔区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
由多个管组沿集液部的长度方向并列配置而形成的管列沿通风方向并列地设置两列,至少某一方的管列具有由上升流管组和下降流管组构成的至少1个管组群,在与至少1个管组群的上升流管组中的热交换管的上端部连通的上集液部的制冷剂流入侧分隔区内,设置有将该制冷剂流入分隔区内上下分隔以阻碍制冷剂向上方流动的横向隔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
在风下游侧管列中设置3个以上的管组,在风上游侧管列中设置数量比风下游侧管列的管组数量少1个的管组,风下游侧管列及风上游侧管列的热交换管的上下两端部分别与风下游侧上下两集液部及风上游侧上下两集液部连通,在风下游侧上下两集液部设置有数量与风下游侧管列的管组数量相同的分隔区,并且各分隔区与风下游侧管列的各管组的热交换管连通,在风上游侧上下两集液部设置有数量与风上游侧管列的管组数量相同的分隔区,并且各分隔区与风上游侧管列的各管组的热交换管连通,在风下游侧上下两集液部中的某一方的集液部中的一端的分隔区中设置有制冷剂入口,在风上游侧上下两集液部中的与设置有制冷剂入口的风下游侧集液部同侧的集液部中的与制冷剂入口同一端的分隔区中设置有制冷剂出口,
所述蒸发器具有由1个上升流管组构成的上升通路和由至少1个下降流管组构成的下降通路,上升通路和下降通路以使得最终通路为上升通路或下降通路的方式交替地配置,并且从制冷剂入口流入的制冷剂通过全部的通路并从制冷剂出口流出,
风下游侧管列的位于距离制冷剂入口最远位置的最远管组、和风上游侧管列的位于距离制冷剂出口最远位置的最远管组的热交换管中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是相同的,并且由这两个最远管组形成1个上升通路或下降通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
风下游侧管列的最远管组及风上游侧管列的最远管组是下降流管组,并且由两最远管组形成下降通路,风下游侧管列的位于最远管组的制冷剂流动方向上游侧的管组是上升流管组,在与由风下游侧管列的最远管组及位于最远管组的制冷剂流动方向上游侧的上升流管组构成的管组群中的上升流管组的热交换管的上端部连通的风下游侧上集液部的制冷剂流入分隔区内,设置有将该制冷剂流入分隔区内上下分隔以阻碍制冷剂向上方流动的横向隔板。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
在风下游侧管列中设置有3个管组,并且在风上游侧管列中设置有2个管组,最终通路为上升通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
在设置有横向隔板的范围内,有与设有横向隔板的制冷剂流入分隔区连通的上升流管组的全部热交换管的3/16~1/2根数的热交换管存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京滨冷暖科技,未经株式会社京滨冷暖科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29929.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致变色器件
- 下一篇:感温包固定装置及采用该固定装置的固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