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医用手术薄膜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30130.0 | 申请日: | 2011-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137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张健;白晓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9/08 | 分类号: | A61B19/08;A61M27/00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51221 | 代理人: | 曹晋玲;熊晓果 |
地址: | 610072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医用 手术 薄膜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手术辅助用品,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体液较多的医疗手术中使用的医用手术薄膜。
背景技术
在现代医疗活动中,医用手术薄膜得到广泛的应用,医用手术薄膜一般包括基纸、薄膜和表面保护膜。薄膜的一面设有涂胶层,表面保护膜粘贴在薄膜有涂胶层的这一面,带有涂胶层的基纸粘贴在薄膜另一面。手术开刀前,先将表面保护膜剥离,将带有涂胶层的薄膜贴合在手术部位的皮肤上,而后揭去基纸,便可以在贴薄膜处的皮肤上开刀,手术后将薄膜揭去即可缝合。医用手术薄膜可以抑制各种病菌在手术过程中游移,防止手术中伤口外翻,有利于伤口的平整缝合。目前手术时常用的医用手术薄膜,均为无袋、单袋或双袋,单袋或双袋即主体为医用薄膜,另一部分为集液袋部分。在剖腹产等手术中,患者子宫羊膜腔内的羊水较多,随手术向外流出大量的体液,单袋或双袋都不能有效地收集手术切口向各个方向溢出的体液,因而造成手术视野模糊;手术人员和病员的衣裤及手术室地面被污染,增加了细菌和病毒的传播机会;血液和体液流向患者臀部和背部,给患者带来安全隐患和不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能有效收集从手术切口各个方向溢出体液的医用手术薄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医用手术薄膜,包括基纸、薄膜和表面保护膜组成的主体,主体的边缘设置有与薄膜连成一体的海绵,所述海绵内设置有软管,所述软管的管壁设置有小孔,软管的端口与负压接口连接。
上述医用手术薄膜中,所述软管设置有两个端口,所述两个端口通过三通阀与负压接口连接。
上述医用手术薄膜中,所述软管的端口与负压吸引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医用手术薄膜通过在主体的边缘设置与薄膜连成一体的海绵,手术切口处向各个方向溢出的体液都被薄膜边缘的海绵吸收,为了保持海绵有足够的吸水能力,所述海绵中设置有表面开孔的软管,软管的端口与负压接口连接,使软管表面的小孔持续吸收海绵中的水分,这样无论手术中的体液溢向薄膜的任何方向,都会被海绵及时吸收,海绵吸收的水分再被负压接口抽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医用手术薄膜能有效收集从手术切口各个方向溢出的体液,为手术过程提供了清晰的视野环境;减少手术区域和手术人员的污染,有效抑制各种病菌在手术中传播,防止交叉感染;在剖腹产等手术中,避免血液和体液流向患者臀部和背部,减少患者的不适。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医用手术薄膜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图1中,11-基纸,12-薄膜,13-表面保护膜;图2中,1-主体,2-海绵,3-软管,4端口;图3中,5-三通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如附图1,附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医用手术薄膜,包括基纸11、薄膜12和表面保护膜13组成的主体1,主体1中薄膜12的一面设有涂胶层,表面保护膜13粘贴在薄膜12有涂胶层的这一面,带有涂胶层的基纸11粘贴在薄膜12另一面。手术开刀前,先将表面保护膜13剥离,将带有涂胶层的薄膜12贴合在手术部位的皮肤上,而后揭去基纸11,便可以在贴薄膜处的皮肤上开刀,手术后将薄膜12揭去即可缝合,本实施例的特点在于主体1的边缘设置有与薄膜连成一体的海绵2,所述海绵2内设置有软管3,所述软管3的管壁设置有小孔,软管3沿薄膜12的四周形成一个环形,软管3的端口4与负压接口连接。
实施例2
如附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医用手术薄膜结构同实施例2,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软管设置有两个端口,所述两个端口通过三通阀5与负压接口连接。这样软管的吸力分布更加均匀,有利于软管及时吸收海绵内的水分,进而保证海绵有足够的吸水能力。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根据需要在软管上设置所需端口,再将设置的端口通过阀门汇集成一根总管后与负压接口连接。
实施例4
如附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医用手术薄膜结构同实施例1,区别在于本实施例软管的端口与负压吸引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未经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3013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膝关节单髁置换股骨假体植入的髓外指示定位器
- 下一篇:一种手术器械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