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呼吸面罩缓冲装置之改良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31153.3 | 申请日: | 2011-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148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郭博游 | 申请(专利权)人: | 博大国际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16/06 | 分类号: | A61M16/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北市***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呼吸 面罩 缓冲 装置 改良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创作系有关于一种呼吸面罩缓冲装置之改良结构,尤指一种于罩壳上设置的凸条,当病患配戴本呼吸面罩而睡眠时,因病患翻动身体或调整睡姿而导致呼吸面罩位移时,该凸条会顺势变形并吸收缓冲此外力,以减少睡眠时所产生的不适感,并可避免输入的气体外泄而影响对病患的治疗效果者。
背景技术
按,一般患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病患,医院护理人员大都会采用呼吸面罩来罩住病患的鼻子与嘴巴,医护人员再从呼吸面罩之输气管端输入空气或其他气体,以维持病患的呼吸顺畅。
翻阅本国专利公报中,其中公开第200938240号编号的“方便拆组的呼吸面罩”的专利,系针对一般睡眠中止症患者所使用之呼吸面罩,如图1所示,该呼吸面罩100系由支撑架101、罩壳102及输气管103所组成的结构,其中软质的罩壳102系置入支撑架101之容置空间1011内,罩壳102之套接体1021内侧的穿口1022系套置在支撑架101之连结体1012上;输气管103下方的组结体1031系定位在支撑架101之连结体1012的内周面1013上,以完成呼吸面罩100的组装。
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患有睡眠中止症的病患在睡眠状态中,常会翻动身体或调整睡姿,被固定在病患脸上的呼吸面罩100会因此而移位,使得病患的脸部因为受力而感到不舒适,甚至会导致氧气面罩100内的气体外泄的情形发生,而影响对病患的治疗效果,因而有待改进者。
新型内容
本创作之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呼吸面罩缓冲装置之改良结构,系提供一种创新的呼吸面罩,该呼吸面罩罩壳上所设的凸条缓冲装置,系可以有效缓冲呼吸面罩位移时所产生的外力,以减少病患睡眠时因翻动身体或调整睡姿所产生的不舒适感,以及呼吸面罩因位移而产生外泄的情形发生者。
一种呼吸面罩缓冲装置之改良结构,该呼吸面罩系包括:
一支撑架,内具一容置空间,上具一连结体,连结体内为一内周面;
一罩壳,系容置于支撑架之容置空间内,上具一套接体,套接体内侧具一穿口系套置在支撑架之连结体上,其底部外缘环设一圈罩体;及
一输气管,下方之组结体系定位在支撑架之连结体的内周面上;
罩壳底部两侧近罩体端系分别设置有一凸条,该凸条会顺势变形并吸收缓冲呼吸面罩变形时所产生的外力。
于是,本创作具有缓冲作用的呼吸面罩,系于罩壳底部两侧近罩体端分别设置有一凸条,该凸条与罩壳一体成型且具缓冲作用。
为了让贵审查委员对本创作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兹佐以图式详细说明本创作如下:
附图说明
图1:系习用呼吸面罩之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系本创作呼吸面罩之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系本创作罩壳之外观结构图。
图4:系本创作罩壳底视之外观结构图。
(1)呼吸面罩 (10)支撑架
(11)容置空间 (12)连结体
(13)内周面 (20)罩壳
(21)套接体 (22)穿口
(23)罩体 (24)凸条
(231)弧形槽 (30)输气管
(31)组结体 (100)呼吸面罩
(101)支撑架 (1011)容置空间
(1012)连结体 (1013)内周面
(102)罩壳 (1021)套接体
(1022)穿口 (103)输气管
(1031)组结体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2及图3所示,本创作之呼吸面罩1系包括支撑架10、罩壳20及输气管30等结构,其中软质的罩壳20系容置于硬质支撑架10之容置空间11内,罩壳20之套接体21内侧的穿口22系套置在支撑架10之连结体12上;输气管30下方的组结体31系定位在支撑架10之连结体12的内周面13上,以完成呼吸面罩1的组装;其中罩壳20底部外缘并环设一圈罩体23,该更加软性的罩体23系贴覆于病患的脸部。
罩壳20底部两侧近罩体23端系分别设置有一凸条24,该凸条24为软质且具有挠性之缓冲装置,凸条24可与罩壳20一体成型,当患有睡眠呼吸中止症之病患配戴本创作之呼吸面罩1进入睡眠状态时,因翻动身体或调整睡姿而拉扯到输气管30时,罩壳20上之凸条24会吸收缓冲呼吸面罩1变形后所产生的外力,藉此减少睡眠时,因呼吸面罩1移位,使得病患的脸部因为受力而感到不舒适,甚至产生外泄的情形发生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博大国际有限公司,未经博大国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3115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引流针
- 下一篇:一种新型耳鼻喉给药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