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卡压粘接式不锈钢薄壁管的管道连接件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31184.9 | 申请日: | 2011-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609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段少俊;向南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成双防腐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13/11 | 分类号: | F16L13/11;F16L13/14 |
代理公司: | 成都科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01 | 代理人: | 尹光成;余丽生 |
地址: | 618302***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卡压粘接式 不锈钢 薄壁 管道 连接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来实现不锈钢薄壁管材相互连接的连接件。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不锈钢薄壁管材之间的连接方式有以下几种:有的是将连接件与不锈钢薄壁管材之间采用焊接式连接。这种焊接式连接方式,施工麻烦,现场必须使用电,其焊接的部位温度高容易出现贫铬现象,现场又不能进行固溶处理,使焊接部位容易生锈。而且这种焊接连接方式成本较高;有的是在连接件中设置密封圈并通过挤压造成连接件与管件口部的塑性变形来完成连接件与不锈钢薄壁管材之间的连接。这种连接方式所用的密封圈是丁晴橡胶密封圈,其耐候性和回弹性都较差,密封容易老化,时间一长很可能引起渗漏,无法确保管道系统长期无泄漏发生;还有的是采用单纯的粘接方式,这种方式是将连接件的连接孔做成内锥孔,同时将不锈钢管材的连接口做成外锥口,再将密封胶粘剂分别涂抹在连接件的内锥孔内和不锈钢管材的外锥口的表面上,最后将不锈钢管材的外锥口插入连接件的内锥孔内,来实现它们的连接。这种连接方式虽然解决了密封圈的老化问题,但它们之间的抗拉拔力还不太理想,连接强度不如前面两种方式。因此不锈钢薄壁管材的连接形式有待进一步解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施工简单、操作方便、抗拉拔力高、连接可靠,密封性能良好的管道连接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实现的:该管道连接件包含有连接体、胶粘层和被连接管材,其中连接体接头处的外圆和内孔都呈端头粗中间细的台阶状,且它端头处的内孔直径要比被连接管材的外圆直径大0.2mm~0.5mm。另外还在连接体的端头内孔表面上涂抹有厌氧胶粘剂形成胶粘层。然后再将被连件管材插入到连接体的端头内孔中,其连接体端头内孔里的台阶会阻止被连接管材的继续插入,起到轴向定位作用。最后用冷卡压环状模具向连接体的连接端头部位的外圆柱面施以卡压,使连接体的连接端头部位的壁产生塑性变形,形成一道正多边形的柱面和一道下凹的圆环圈,而与被连接管材的外圆表面啮合铆接在一起。胶粘层在卡压好的管道连接件内缺氧迅速固化,起到密封和粘接的作用,从而完成对管件的连接。
本实用新型既可以在靠近连接体的连接端头部位内侧的外圆柱面上先卡压出正多边形的柱面后,再卡压出下凹的圆环圈;也可以在靠近连接体的连接端头部位内侧的外圆柱面上先卡压出下凹的圆环圈后,再卡压出正多边形的柱面。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连接体是直通形的连接体,或者是弯头形的连接体,或者三通形的连接体。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施工简单、操作方便、大大节约管材成本和安装工时费用。而且它连接强度非常高,密封性特别好,十分适合给水系统、燃气系统中的薄壁不锈钢管材的连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连接结构图。
图2是图1的A-A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连接结构图。
图4是图3的B-B剖面图。
图5是直通形连接体的结构图。
图6是弯头形连接体的结构图。
图7是三通形连接体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该管道连接件是由连接体1、胶粘层2和被连接管材3而构成。连接体1的外形为直通形的圆筒,其端头处的外圆和内孔都呈端头粗中间细的台阶状,而且它端头处的内孔直径要比被连接管材3的外圆直径大0.3mm。另外还将厌氧胶粘剂涂抹在连接体1的端头内孔表面上,形成胶粘层2。被连接管材3的端头被插入连接体1的端头内孔中,其端头内孔中的台阶会起到轴向定位作用,阻止被连接管件3的继续插入。被连接管材3插入后,再用一冷卡压环状模具向连接体1的端头部位外圆施以卡压,可以在靠近连接体1的连接端头部位内侧的外圆柱面上先卡压出一道正多边形的柱面后,再接着卡压出一道下凹的圆环圈。也可以在靠近连接体1的连接端头部位内侧的外圆柱面上先卡压出一道下凹的圆环圈后,再接着卡压出一道正多边形的柱面来。这两种情况都会使连接体1的连接端头的壁产生塑性变形,从而与被连接管材3的连接部外圆表面啮合铆接在一起。胶粘层2在压好的管道连接件内缺氧迅速固化,起到密封和粘接的作用,于是完成对管件的连接。
如只要将以上实施例中直通形的连接体1换成弯头形的连接体或者三通形的连接体,而其它结构不变,便可以构成另外几种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成双防腐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四川成双防腐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3118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动力转向管的连接结构
- 下一篇:鼓筋吸回油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