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油管传输复合射孔器的保护环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32292.8 | 申请日: | 2011-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482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25 |
发明(设计)人: | 吴治华;吴泽林;杨仁元;赵金龙;蒋文;重成兴;陈宇;徐德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川南机械厂 |
主分类号: | E21B43/119 | 分类号: | E21B43/119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1 | 代理人: | 毛光军 |
地址: | 64600***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油管 传输 复合 射孔器 保护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天然气勘探和开采作业中的复合射孔器,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油管传输复合射孔器的保护环。
背景技术
复合射孔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可以将常规射孔与高能气体压裂两种工艺一次进行的新型射孔方式,主要用于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地层的射孔作业,其主要原理是在常规射孔器上增加高能复合火药组成复合射孔器,利用油管或者电缆将复合射孔器输送到油层位置并引爆,在聚能射孔弹穿孔的同时,所产生金属射流或高温质点点燃复合火药,复合火药燃烧产生大量气体,形成较高的压力脉冲,通过射孔孔道对地层进行压裂作业,可以破坏射孔造成的压实带,在岩石中形成一定长度的裂纹,改善油气流动通道,提高油气井的出油率。
目前国内常用的复合射孔器根据复合火药装配位置的不同分为内置式复合射孔器和下挂式复合射孔器。
内置式复合射孔器是将高能复合火药装填于射孔枪枪管内部,通过射孔弹爆炸时产生的爆轰能量点燃复合火药,产生高能气体,对地层进行压裂。内置式复合射孔器又分为两种实现方式:一种是将复合火药药片装于射孔枪弹架管内射孔弹与射孔弹之间的空隙处,另一种是将与弹架管相同形状而内径稍大的复合火药筒套于弹架管外侧。
内置式复合射孔器的缺陷在于:高能复合火药置于射孔枪管之内,能量被约束,对地层的压裂造缝能力不足;而且复合火药被引燃后,产生的能量容易产生聚集,如果射孔枪强度不够会产生炸枪事故,使枪身卡在作业井套管处,为油田带来巨大损失。另外,内置式复合射孔器中装药量和射孔弹的孔密也受到限制。
另外一种复合射孔器是下挂式复合射孔器,它通过将复合火药药柱悬挂连接在射孔枪尾部来实现射孔与压裂联作的目的。尽管这种下挂式的复合射孔器克服了内置式复合射孔器容易产生炸枪事故以及装药量和射孔弹孔密受限制的缺陷,但在实际使用中其射孔段和压裂段不是同一层位,只能起到隔层压裂的作用,故能量利用率低,压裂造缝效果有限,而且现场装配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复合射孔器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油管传输复合射孔器的保护环,本实用新型可以将外置压裂筒限位在射孔枪管上,定位准确可靠,可保护外置压裂筒下井过程中不受损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油管传输复合射孔器的保护环,其特征在于:包括呈环状的限位圈,限位圈的外径大于射孔器外置压裂筒的外径,所述限位圈上开有螺钉孔,螺钉孔内设置有限位螺钉。
所述限位螺钉与射孔枪管上开设的盲孔配合固定。
所述限位圈的外径为φ88mm—φ182.5mm,内径为φ74.5mm—φ160.5 mm,宽度为32mm—64mm,限位螺钉最大外径为φ30mm—φ32mm。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一、本实用新型包括呈环状的限位圈,限位圈的外径大于射孔器外置压裂筒的外径,所述限位圈上开有螺钉孔,螺钉孔内设置有限位螺钉,装配时限位螺钉穿过限位圈螺钉孔并固定与射孔枪管上的盲孔内,具有定位准确可靠,保护药筒下井过程中不受损坏的优点。
二、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限位圈的外径为φ88mm—φ182.5mm,内径为φ74.5mm—φ160.5 mm,宽度为32mm—64mm,限位螺钉最大外径为φ30mm—φ32mm,可适用于不同规格型号的复合射孔器,应用范围广。
三、采用本实用新型后,可将由复合火药浇铸固化而成的外置压裂筒限位在射孔枪管上,相对于常规的内置式复合射孔器和下挂式复合射孔器的火药装配方式,具有装药量大,配套射孔枪孔密不受限制,火药燃烧能量直接释放到井筒中,对射孔枪冲击小,不易产生炸枪事故,压裂造缝效果好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应用在油管传输复合射孔器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油管传输复合射孔器的枪头主视半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油管传输复合射孔器的中间接头主视半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油管传输复合射孔器的枪尾主视半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川南机械厂,未经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川南机械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3229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