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充填活塞式工业泵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34585.X | 申请日: | 2011-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260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张永华;何干君;张厚晚 | 申请(专利权)人: | 飞翼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19/00 | 分类号: | F04B19/00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 43114 | 代理人: | 颜勇 |
地址: | 410600 湖南省长沙***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充填 活塞 工业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业泵,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充填的活塞式工业泵。
背景技术
地表塌陷、耕地破坏、地下资源回收效率不高、煤矿井下事故频发是多年来困扰我国采矿业的难题。国土资源部统计显示:全国因采矿而被破坏的土地达4万多平方公里,并以每年200平方公里的速度增加,因为害怕地表塌陷导致我国压煤总量达到137亿吨。而现在实用新型采用了一种膏体充填技术,其成本仅为水泥胶结充填成本的30%~40%,而且可使矿山回采率提高至90%以上,大大延长矿山的服务年限,此外,这一技术以工业废渣为主要原料,有利于废物的循环利用,但是现有的一般的活塞式工业泵大多采用单台单组电机油泵单元,电机功率单台功率虽然更大,但发挥的效能比采用两组电机的低,而且砼缸和主油缸的行程最长也只有2500mm,单位时间内的换向次数多,分配阀磨损严重,砼活塞的使用寿命短,现在活塞式工业泵大多采用普通料斗,普通料斗采用单搅拌机构,只有一根整体的搅拌轴,搅拌效率不高且不易拆御更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充填用活塞式工业泵。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充填活塞式工业泵,包括泵送机构、泵送机架、润滑系统、电气系统、动力底架、液压油箱、冷却系统、液压系统、动力系统、油管支架,所述泵送机架上安装有所述泵送机构和所述润滑系统,所述动力底架上安装有的液压油箱和动力系统,所述动力系统采用两台电动机组成两组相同的电机油泵单元,所述液压系统包括动力站液压系统和泵送液压系统,所述冷却系统包括对回油进行冷却的两组风冷却器,所述风冷却器并列纵向安装在所述动力底架上,所述泵送机架与动力底架固定在地面上,所述泵送液压系统与动力站液压系统分别位于所述泵送机架与动力底架上。
本实用新型,所述泵送机架与所述动力底架之间间距至少为2米,所述泵送液压系统与动力站液压系统之间通过胶管连通并且通过所述油管支架支撑。
本实用新型,所述动力底架的横梁和底板之间设有可贮存废油和废水的空间,所述空间的底部设有出口,所述出口上安装有放油螺塞。
本实用新型,所述泵送机构内的砼缸和主油缸的行程为3100mm。
本实用新型,所述泵送机构内的料斗采用快拆式独立的双搅拌机构和双侧开门机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活塞式工业泵,本实用新型有以下优点:
1、动力系统采用两台高效能的电动机组成两组相同的电机油泵单元,一方面,单台电动机功率达到400kW,出口压力比一般活塞式工业泵大2~3MPa,达到14MPa,方量达到200m3/h,另一方面,两组电机油泵单元互为备用,既可两台动力同时工作,也可单台动力工作,进一步提高了可靠性与通用性,确保在工作时万一一组动力单元不能正常工作而不用停机以保证泵送的充填料浆不会凝固而堵管造成巨大的损失。
2、砼缸和主油缸的行程达到3100mm,使得泵送方量不变情况下可减少单位时间内的换向次数,降低分配阀的磨损,也减少砼活塞与缸壁间的来回磨擦次数,显著延长砼活塞的使用寿命。
3、动力底架设计有可贮存废油、水的空间,从液压油箱、冷却系统和动力系统流出的废油和废水不直接外排而流入动力底架内的空间,当空间内的废油和废水快满时,可以将放油螺塞打开,将废油和废水统一排出,这样更能保护环境。
4、料斗采用快拆式独立的双搅拌机构和采用双侧开门机构设计,快拆式独立双搅拌机构能使料搅拌充分,提高了效率。双侧开门机构比普通料斗采用单侧开门更易对料斗进行清洗、保养,更易安装、维修和更换S管等零部件。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集大功率、高压力、大泵送方量和远距离输送进行膏体充填的活塞式工业泵,能充分解决煤矿地表塌陷、耕地破坏的问题,提高地下资源开采率和达到绿色开采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1(b)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动力底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a)是本实用新型料斗的主视图。
图3(b)是本实用新型料斗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飞翼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飞翼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3458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