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穿刺器套管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35876.0 | 申请日: | 2011-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266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2 |
发明(设计)人: | 陈望东;丁水澄;裴永旺;舒拓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天臣国际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陆明耀;陈忠辉 |
地址: | 215021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穿刺 套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穿刺器,尤其涉及一种穿刺器的套管。
背景技术
穿刺器是一种刺穿腹壁并为其他手术器械提供进入体腔通道的手术器械,属于一种微创手术器械。
穿刺器通常包括作为其他手术器械进入通道的套筒和贯穿于所述套筒内的穿刺杆。为了穿透皮肤,先用手术刀切开皮肤表皮,然后穿刺杆穿透皮肤并进入体腔。通过向所述穿刺杆的近端施加压力,推动所述穿刺杆的尖端穿过皮肤,直到它进入体腔。穿刺器进入体腔,抽出穿刺杆,套筒内腔就可以作为执行内窥镜外科手术和内窥镜检查操作的微创器械通道。
目前,穿刺器的套管的外表面为平滑的光面,在手术中经常出现一个问题:即当套筒已经置于体腔内后,由于医生经常会转动医疗器械,带动穿刺器套筒转动,从而使套管滑出体外,导致腹腔泄气,影响手术进程。
现有技术有一种改进是,套管的外表面设有平行的防滑圈,这样虽然解决了套管脱落的问题,但是又出现另一种问题:即当手术完成后需要从体腔内抽出套管时,防滑圈又会对组织起到一个拉扯的作用,会把套管周围的组织扯坏,增加病患者伤口愈合的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结构简单、安全可靠的穿刺器套管。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将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一种穿刺器套管,包括:圆筒形的壳体和位于所述壳体内的、作为微创手术中手术器械通道的内腔,所述壳体的外表面上设有至少2条突出于所述外表面的棘齿,所述2条棘齿断续分布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每条棘齿的长度小于所述壳体的周向横截面外周长,所述2条棘齿之间为不连续区域。所述不连续区域为所述壳体的外表面。
优选的,所述2条棘齿位于所述壳体的同一个周向横截面上。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外表面上设有2组突出于所述外表面的棘齿组,每组棘齿组由至少2条沿所述壳体轴线方向排布的棘齿组成。
优选的,所述2组棘齿组相互对称。
优选的,所述2组棘齿组的相对应的棘齿位于所述壳体的同一个周向横截面上,所述2组棘齿组的相对应的棘齿之间为不连续区域。
优选的,所述棘齿包括前进面和后退面,所以前进面与壳体外表面呈锐角设置,所述后退面与壳体外表面呈直角或钝角设置。
优选的,所述棘齿排列整体为螺纹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
(1)采用不连续的棘齿结构,棘齿可以保证套管在手术过程中位置比较固定,不会滑出组织,而不连续区域能使该套管在手术后从组织退出时尽可能减少对组织的刮擦作用,保护组织切面。
(2)采用前进面是锐角斜面、后退面是直角或钝角平面的棘齿,既可以保证套管在插入组织时较顺利,也可以使该套管在手术过程中较好地与组织保持位置相对固定。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右视图。
图3: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4: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左视图。
图5: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6: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右视图。
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天臣国际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天臣国际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3587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媒体终端
- 下一篇:一种视频监控系统与智能调控操作系统联动的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