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锥卡式灸疗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37003.3 | 申请日: | 2011-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142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皮永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工商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H39/06 | 分类号: | A61H39/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067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卡式 灸疗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灸疗器,具体涉及一种锥卡式灸疗器。
背景技术
目前,普通的灸疗器多为手持式或者用带子捆绑;里面的温度不能调节;容易烫伤皮肤;使用起来很不方便;使用时间长后卫生条件不好;药物在开放空间燃烧利用率不好,大部分药效浪费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问题是,轻巧使用方便、温度可调,药物离皮肤的距离可以调节,有效防止烫伤、底部采用医用胶布粘贴在身上,不用手或带子固定,使用者可以随便活动,可以将药物有效的控制在一定空间,使药物充分发挥作用,同时还可以解决方便固定药条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锥卡式灸疗器,包括具有一个上密封顶面的上筒体、下筒体、底盖及医用双面胶,其中,上筒体为具有阶梯轴状外径的筒状,上筒体筒侧壁外径与下筒体侧壁的内径相互配合,形成活动扣合,上筒体的侧壁上设有上筒体排气通孔,下筒体的侧壁上部设有下筒体排气通孔,下筒体的侧壁下部设有下筒体进气通孔,上筒体排气通孔与下筒体排气通孔在上筒体与下筒体扣合状态时,相互贯通;下筒体下部内设有嵌入底盖的下筒体内凹台;底盖底部内设有嵌入药片的底盖内凹台;医用双面胶设置在底盖底部,在上述上筒体内部还固定设置有圆筒状固定药条的药条固定支架,药条固定支架侧壁开有通槽且底面为一个向上凸起的正圆台型卡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锥卡式灸疗器,在使用时,先将上筒体从下筒体上拔下,将圆柱形状的药条从下往上卡入药条固定支架的向上凸起的正圆台型卡架上,药条固定支架的正圆台型卡架通常采用板材一次冲压成型,因为药条固定支架的底面是凸起的正圆台型卡架,所以圆柱形状的药条从下往上越往上卡越紧,起到了固定圆柱形状的药条的作用,另外,药条固定支架侧壁开有通槽是能避开上筒体排气通孔与下筒体排气通孔,不影响通孔和灸疗器内部之间的贯通。点燃药条并将上筒体与下筒体扣合。
由于上筒体为具有一个上密封顶面的具有阶梯轴状外径的筒状,上筒体上远离上密封顶面的筒侧壁外径与下筒体侧壁的内径相互配合,形成扣合,上筒体排气通孔与下筒体排气通孔在上筒体与下筒体扣合状态时,相互贯通;这样的结构,既能平面旋转调节上筒体排气通孔与下筒体排气通孔的贯通面积,可以控制燃烧量,从而控制内部温度的高低;又将上筒体相对下筒体的位置进行沿筒体中心轴线上下位置进行调节,调节固定药条的位置高低,通过提升上筒体可以控制燃烧的药条与皮肤之间的距离,从而避免皮肤烧伤;且由于底盖底部设置有医用双面胶,不用手或带子固定,使用者可以随便活动,可以将药物有效的控制在一定空间,使药物充分发挥作用。
进一步,考虑到筒体内壁的锡箔可以有效的隔热,避免温度的流失,还可以有效防止筒体以外燃烧,限定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上筒体和下筒体内壁上附有锡箔。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锥卡式灸疗器灸疗器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上筒体排气通孔与下筒体排气通完全贯通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3是上筒体排气通孔与下筒体排气通部分贯通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4是上筒体相对下筒体的位置进行沿筒体中心轴线向上调节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灸疗器实施例的沿筒体中心轴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锥卡式灸疗器,包括具有一个上密封顶面13的上筒体1、下筒体2、底盖3及医用双面胶4,其中,上筒体1为具有阶梯轴状外径的筒状,上筒体1筒侧壁外径与下筒体2筒侧壁的内径相互配合,形成活动扣合,上筒体1的侧壁上设有上筒体排气通孔12,下筒体2的侧壁上部设有下筒体排气通孔22,下筒体2的侧壁下部设有下筒体进气通孔23,上筒体排气通孔12与下筒体排气通孔22在上筒体与下筒体扣合状态时,相互贯通;下筒体2下部内设有嵌入底盖3的下筒体内凹台24;底盖3底部内设有嵌入药片6的底盖内凹台34;医用双面胶4设置在底盖3底部,在上述上筒体1内部还固定设置有圆筒状固定药条5的药条固定支架7,药条固定支架7侧壁开有通槽71且底面为一个向上凸起的正圆台型卡架72,上筒体1和下筒体2内壁上附有锡箔纸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工商大学,未经重庆工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3700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