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真空吸污车泥水分离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37957.4 | 申请日: | 2011-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829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0 |
发明(设计)人: | 周协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新光机械改装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7/10 | 分类号: | E03F7/10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唐正玉 |
地址: | 430047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真空 吸污车 泥水 分离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专用汽车行业,涉及真空吸污车泥水分离系统。
背景技术
真空吸污车是城市下水管道疏通的专用车辆,适用于下水道污泥的抽吸,清捞和转运。下水道的疏通主要是为了清除管道中的污泥及杂物以保证管道的畅通,真空吸污车抽吸的主要对象是下水管道中的污泥及杂物并将其转运至指定地点。但是真空吸污车在作业过程中,抽吸进入污泥罐的大部分为污水,污泥很少,污泥罐抽满后就需要转运至指定地点,不能连续作业,这就降低了真空吸污车的抽吸效率,并使得运输效率低下,同时增加了运输成本及废弃物的排放。目前市场上的真空吸污车大多只具备抽吸、清捞和运转的功能,极少量真空吸污车虽然具有泥水分离功能,但是其一般都结构复杂,价格昂贵,泥水分离效率低下,时间长,不利于推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了克服上述现有真空吸污车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作业效率高,泥水分离时间短,便于推广的泥水分离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
真空吸污车泥水分离系统,包括吸污管、污泥罐、翻转隔板、铰链、固定隔板、支座I、油缸、支座II、油马达支座、油马达、联接轴、旋转滤筒、旋转滤筒底座、小水罐、进水管I、小型清洗泵、进水管II、冲洗管、出水管I、排污泵、出水管II,其中吸污管、固定隔板、油马达支座、旋转滤筒底座分别固定在污泥罐上,支座I、铰链分别固定在固定隔板上,翻转隔板与铰链相连,支座II固定在翻转隔板上,油缸两端分别与支座I另一端和支座II相连,油马达固定在油马达支座上,联接轴的一端与油马达输出轴相连另一端与旋转滤筒上端相连,旋转滤筒、出水管I安装在旋转滤筒底座上;冲洗管一端固定在旋转滤筒底座上,冲洗管另一端伸入旋转滤筒内并与其上端相连,冲洗管固定在旋转滤筒底座的一端与进水管II的一端相连,进水管II的另一端与小型清洗泵的一端相连,小型清洗泵的另一端与进水管I的一端相连,进水管I的另一端与小水罐相连,另一端与排污泵相连,排污泵的另一端与出水管II相连。
所述的翻转隔板和固定隔板将污泥罐分为前后两部分,旋转滤筒所在部分为前部,吸污管所在部分为后部。
所述的旋转滤筒的中轴线与污泥罐中轴线垂直布置。
所述的固定隔板上开有可打开的检修门。
所述的翻转隔板的圆周边缘与污泥罐内壁之间留有缝隙,固定隔板的圆周边缘与污泥罐内壁留有缝隙,且缝隙自污泥罐的底部到上部逐渐增大。
所述的翻转隔板通过油缸控制其翻转,以便于真空吸污车作业结束后经过旋转滤筒滤网分离的污泥的排放。
所述的冲洗管伸入旋转滤筒内,通过小型清洗泵输出的高压水对旋转滤筒进行清洗,防止旋转滤筒滤网的堵塞。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
1、本系统的结构简单,泥水分离的方式简单,效率高。
2、本系统扩大了污泥罐中污泥的存放量,减少了污泥的倾倒次数,减少了运输成本,提高了真空吸污车的作业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隔板与翻转隔板安装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翻转隔板翻转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新光机械改装车有限公司,未经武汉新光机械改装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3795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