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熔化炉炉膛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40062.6 | 申请日: | 2011-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291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胡茂友;王建新;汪吉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铜陵康达铝合金制品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1/00 | 分类号: | F27D1/00 |
代理公司: | 安徽汇朴律师事务所 34116 | 代理人: | 胡敏 |
地址: | 2441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熔化炉 炉膛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炉膛,尤其是熔化炉的炉膛。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行业使用的熔化炉炉膛普遍存在着以下问题:入口口采取对喷式构造,即入火口设置在相对的炉壁处,火焰在炉膛内相互撞击扩散后对原料金属块进行熔化,若喷油枪的方向出现了偏差即会造成不完全碰撞,对炉体损伤较大,同时炉内火势不够均匀,且火焰在碰撞过程中会造成能量损失,并且炉内火势熔化金属块的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熔化炉炉膛,能够提供优化的炉内火势,高效率熔化各种原料金属。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熔化炉炉膛,其包括炉膛内腔、炉口及入火口,上述炉膛内腔垂直于入火口所在炉壁的纵截面,其顶部线形为与两竖直侧线相切的椭圆,水平底线与两侧线以均相切的圆弧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纵截面顶部椭圆状线形的离心率为0.6~0.65,近入火口圆弧的半径大于远入火口圆弧的半径,且比值为1.5~2.0,侧线长度与近入火口圆弧半径的比值为3~4。
进一步地,上述入火口至少有两个,且呈并联形式,口径由外往内递减且内口呈喇叭状,入火口的中轴线互相平行且均和熔化炉的炉膛内腔底面相交。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熔化炉采取并联式入火口的设置使得炉内火势呈多个圈形循环,使得原料金属在炉内的熔化更加高效;炉膛内腔的形状保证了炉膛内腔底面熔化区域面积大化、其余部分面积小化的同时,火势在炉膛内变向时造成的能量损失小化这一优化方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案例熔化炉炉膛的侧视图;
图2为熔化炉炉膛垂直于入火口所在炉壁纵截面的说明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熔化炉炉膛的侧视图,图2为熔化炉炉膛垂直于入火口所在炉壁纵截面的说明示意图,参照图1与图2,本实用新型,一种熔化炉炉膛,由炉膛1、炉门2、入火口3、4构成。入火口3、4呈并联式。
炉膛内腔5,其顶部线形为与两竖直侧线52、53相切的椭圆51,水平底线54与两侧线52、53以均相切的圆弧55、56连接。椭圆状线形51的离心率为0.62,近入火口3圆弧55的半径大于远入火口3圆弧56的半径,比值为1.7,侧线52、53的长度与近入火口3圆弧55半径的比值为3.5。入火口3和入火口4平行,入火口3的中轴线31与炉膛内腔5的底面相交。
本实用新型,炉膛的构造及入火口的设置,使得熔化炉炉膛内火势呈多个圈形循环,极大提高了熔化的效率。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领域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铜陵康达铝合金制品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铜陵康达铝合金制品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4006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