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弧曲线齿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40131.3 | 申请日: | 2011-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269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白钢 | 申请(专利权)人: | 白钢 |
主分类号: | F16H55/17 | 分类号: | F16H55/1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07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曲线 齿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动和驱动部件,尤其涉及了一种弧曲线齿轮。
背景技术
目前工业领域传动系统中,使用的是传统齿轮,因其各有不同缺陷和不足也限制了工业整体发展。如直齿轮、斜齿轮不能承担重载荷,在有轴向力时,轴承易损坏;人字齿轮虽然较平稳,但其轮齿在高载荷下轮齿易断裂;而普通的圆弧齿轮传动中心距误差敏感,轮齿之间易胶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普通齿轮承担载荷小、轮齿易断裂、误差敏感高等缺点,提供了一种通过改变齿轮的轮齿齿向线形状以达到改变轮齿齿面形状及啮合性质,从而提高齿轮综合强度,具有强度高,使用寿命长等优点的弧曲线齿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弧曲线齿轮,包括齿体以及轮齿,齿体的中间设置轴孔,所述的轮齿的齿向线为弧线。齿向线是齿面与分度曲面的交线,通常直齿轮的齿向线为直线,斜齿轮的齿向线是螺旋线。
作为优选,所述的轮齿包括前齿面、齿顶与后齿面,前齿面为内凹的圆弧形曲面,后齿面为外凸的圆弧形曲面,轮齿的齿向线为圆弧线。
作为优选,所述的轮齿的齿向线为一对圆弧曲线,圆弧曲线的弧度大小为0°至180°。
作为优选,所述的轮齿端面齿廓为渐开线齿廓。齿廓为齿面被一个与齿线相交的既定曲面所截的截线。
作为优选,所述的轮齿端面齿廓为摆线齿廓。
作为优选,所述的轮齿端面齿廓为圆弧齿廓。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变齿轮的轮齿齿向线形状以达到改变轮齿齿面形状及啮合性质,从而提高齿轮综合强度,具有强度高,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其中1-齿体、2-轴孔、3-轮齿、31-前齿面、32-齿顶、33-后齿面、34-齿向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弧曲线齿轮,如图1所示,包括齿体1以及轮齿3,齿体1的中间设置轴孔2,所述的轮齿3的齿向线34为弧线。齿向线是齿面与分度曲面的交线。通常直齿轮的齿向线为直线,斜齿轮的齿向线是螺旋线。设计齿向线可以是修正的,如对高速重载齿轮,为补偿轮齿在受载下的变形量,提高轮齿的承载能力,设计时就常修正成鼓形齿或将轮齿的两端修缘。
轮齿3包括前齿面31、齿顶32与后齿面33,前齿面31为内凹的圆弧形曲面,后齿面33为外凸的圆弧形曲面,轮齿3的齿向线34为圆弧线。弧曲线齿轮的齿向线是圆弧线,比传统齿轮的齿向线要长。在齿轮的厚度相同的情况下,通过实验获得,本申请中的弧曲线齿轮比传统的直齿、斜齿、人字齿,长出2.33%-6.98%。因此两轮齿的啮合面积也就会增加,抗负载力也会增强,啮合点抗疲劳强度也会增加。因此,齿轮的轮齿3的齿向线34设计成圆弧线,提高齿轮的抗负载力,延长了齿轮的使用寿命。
轮齿3的齿向线34为一对圆弧曲线,圆弧曲线的弧度大小为60°。通过实验获得,圆弧曲线的弧度大小小于90°时齿轮的磨损较小,其中圆弧曲线的弧度大小优选为15°、30°、45°、60°。弧曲线齿轮的齿向线变为圆弧线,使齿顶齿棱和相临两侧齿面分别成为凹凸齿面沿齿向也为弧线,因此容易实现接触区有控调整,可提高实际的轮齿强度。本申请中弧曲线齿轮由弧曲线齿轮的啮合点法线方向及诱导曲率半径值随着啮合过程而变化,故易形成润滑油的趋赶,而提高其抗胶合力,齿面的凹面即前齿面31使油膜不易脱落,留存时间更长,因此齿轮不易受损。轮齿3端面齿廓为渐开线齿廓。齿廓为齿面被一个与齿线相交的既定曲面所截的截线。
弧曲线齿轮副,在啮合时与传统齿轮相比除齿面面积增大外,齿轮副在传动时参加啮合时有3对轮齿参加啮合,比较传统齿轮多出一对。加之接触线、面行程较长,使总重合度增加。齿轮冲击力分散,令承轴受力均匀,没有了轴向力。
在齿轮副运行或齿轮机构运行时,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传动过程时,因轮齿齿向线为圆弧线的特征,使凹凸两齿啮合过程滑动重合紧密,有趋赶从动齿轮性其阻力会减弱。使输入动力更节省,从而速度比,传动比相对增加,更节省输入动力。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白钢,未经白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4013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