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地铁列车靠站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41726.0 | 申请日: | 2011-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893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2 |
发明(设计)人: | 徐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
主分类号: | B61B1/02 | 分类号: | B61B1/02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31219 | 代理人: | 曹文衔 |
地址: | 200438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铁 列车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信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铁列车靠站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国内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人口增长的速度快来越快。相比于其他公共交通工具,地铁运输无论是运输效率、还是乘客的舒适程度都具有很大的优势,因此已经成为许多城市首选的公共交通发展项目。但是最近频发的地铁事故对地铁建设带来一层阴影。总体来讲,地铁的故障主要发生于列车进出站时,所以加强列车靠站时的准确性十分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地铁列车靠站系统。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地铁列车靠站系统,包括位于列车上的列车组件和位于设有屏蔽门的站台屏蔽装置上的站台组件,所述列车组件包括控制元件、激光测速接收装置、一个以上导带感应装置,所述站台组件包括激光测速发射装置和一个以上导带,所述激光测速接收装置和导带感应装置分别与控制元件电连接,所述导带与所述导带感应装置数量相等、一一对应且信号连接,所述激光测速接收装置与激光测速发射装置相配合并信号连接。
优选的,所述导带感应装置位于列车的车门上,与所述导带感应装置相配合的导带位于与车门对应的站台屏蔽装置的屏蔽门上。
优选的,所述激光测速接收装置位于列车的车门上,所述激光测速发射装置位于站台屏蔽装置的屏蔽门上。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在每一个屏蔽门上设置导带,使得列车在最后一段距离靠站的过程中,列车上的导带感应装置检测到导带后,将信号传送给控制元件。控制元件经过计算将通过每个防护门的过程作为一个减速单元,在每个单元与单元之间逐级逐点地平缓精准降速。同时,安装在屏蔽门上的激光测速发射装置和列车上的激光测速接收装置可以在列车在行驶中车门与屏蔽门相遇的一瞬间准确读取列车的速度,配合导带达到逐级减速,使靠站时的速度在一个可控的范围之内。当每个导带与其对应的导带感应装置对应以后,列车即精确到达预定位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列车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列车组件与站台组件的结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列车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列车组件与站台组件的结合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地铁列车靠站系统,包括位于列车5上的列车组件和位于设有屏蔽门的站台屏蔽装置上的站台组件,列车组件包括控制元件1、激光测速接收装置3、一个以上导带感应装置2,站台组件包括激光测速发射装置7和一个以上导带8,激光测速接收装置3和导带感应装置2分别与控制元件1电连接,导带8与导带感应装置2数量相等、一一对应且信号连接,激光测速接收装置3与激光测速发射装置7相配合并信号连接。
导带感应装置2位于列车5的车门4上,与导带感应装置2相配合的导带8位于与车门4对应的站台屏蔽装置9的屏蔽门6上。
激光测速接收装置3位于列车5的车门4上,激光测速发射装置7位于站台屏蔽装置9的屏蔽门6上。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在每一个屏蔽门6上设置导带8,使得列车在最后一段距离靠站的过程中,列车5上的导带感应装置2检测到导带8后,将信号传送给控制元件1。控制元件1经过计算将通过每个屏蔽门6的过程作为一个减速单元,在每个单元与单元之间逐级逐点地平缓精准降速。同时,安装在屏蔽门6上的激光测速发射装置7和列车5上的激光测速接收装置3可以在列车5在行驶中车门4与屏蔽门6相遇的一瞬间准确读取列车5的速度,配合导带8达到逐级减速,使靠站时的速度在一个可控的范围之内。当每个导带8与其对应的导带感应装置2对应以后,列车5即精确到达预定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第一附属中学,未经同济大学第一附属中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4172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