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纺粘非织造布纺丝冷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42127.0 | 申请日: | 2011-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592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李杰;曾世军;周思远;申景山;吕大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斯乐普特种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D5/092 | 分类号: | D01D5/092 |
代理公司: |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100 | 代理人: | 许英伟 |
地址: | 528225 广东省佛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纺粘非 织造 纺丝 冷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纺织行业中纺粘非织造布生产的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新型纺粘非织造布纺丝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纺粘法又称纺丝成网法,它是非织造布中最重要,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它是利用化纤纺丝原理,在聚合物纺丝过程中使用连续性长丝纤维铺置成网,纤网经机械、化学或热方法加固而成非织造布。其具体流程如下:
聚合物切片加入料斗后,喂入到螺杆挤出机中,螺杆具有加热功能,切片在螺杆里熔融并挤出,经过滤后的熔体由计量泵按一定流量输送到纺丝组件上,纺丝组件装有很多小孔的喷丝板,熔体从喷丝板的小孔内流出,形成许多细流,熔体细流经过吹风冷却后,冷却成纤维,再进入牵伸装置,经过牵伸装置中的高速气流的牵伸作用,纤维的大分子进行了取向和结晶,纤维获得了良好的力学性能,经牵伸后纤维铺入到下面有吸风装置的成网帘带上,然后输送至加固装置,经热轧、化学粘合、针刺、水刺等任何一种或两种方法加固,即成为纺丝成网非织造布。
熔体细流从喷丝板喷出到成网以前要进行冷却吹风,使其在短时间内凝固成丝条。冷却吹风的工艺条件对纤维的线密度、染色性、伸长等都有较大的影响。一般来说,冷却吹风有侧吹风和环吹风两大类。在纺粘非造布的生产过程中采用的为侧吹风冷却,侧吹风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适于长丝的冷却。采用侧吹风时空气与纤维成垂直方向直接吹在丝条上,传热系数较高,冷却效果好。
但是其缺点是:在纺粘非织造布生产中,为了使纤维获取足够的结晶度及取向度,一般是通过采用较高的纺丝速度去增加纤维的结晶度及取向度,纤维的纺丝速度高达6000m/min以上,使用传统的侧吹风或环吹风冷却工艺,其纺丝稳定性较差,其导致原因是:在这些冷却方式中,冷空气往往被提供在不适宜的位置,并且冷却气流方向与丝束运行方向垂直,对纤维产生了一个横向力,对纺丝稳定性造成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纺粘非织造布生产过程中,侧吹风或环吹风的冷却气流与纤维运行方向垂直,影响纤维生产稳定性的缺点,提供了一种新型纺粘非织造布纺丝冷却装置,通过该装置使得冷却气流的运动方向与纤维运动方向一致,保证了纺粘非织造布生产过程中高速纺丝的稳定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新型纺粘非织造布纺丝冷却装置,包括竖直的锥形管,所述锥形管侧面设有若干开孔,所述锥形管上大下小,其上端与纺丝组件相连接。
进一步,所述若干开孔自上而下直径逐渐增大。
进一步,所述若干开孔开孔率从上到下逐渐增加。
进一步,所述开孔率在50%~95%之间变化。
进一步,所述锥形管锥角在0~20°之间。
进一步,所述锥形管为不锈钢锥形管。
进一步,所述锥形管的轴向与丝束运行方向平行,所述锥形管管心与纺丝组件中心重合。
进一步,所述锥形管通过密封材料与纺丝组件相连接。
进一步,所述锥形管下方通过螺栓固定在支架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纤维在高速运动时对周围气流的摩擦力,带动纤维周围的气流随纤维一起同向运动,而补充的气流则通过锥形管的整流与限制而柔和地进入管内,不断补充冷却气流。由于冷却气流方向与纤维同向,纤维没有受到横向力,因此生产稳定。
同时,由于冷却气流的大小会随纤维运行的速度的增加而增加,纤维的冷却具有自行调节的功能,纤维的均匀性好,力学性能优异。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中,
1——锥形管;
2——开孔;
3——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型纺粘非织造布纺丝冷却装置,包括竖直的不锈钢锥形管1,其上大下小,锥角可以在0~20°之间,其上端连接于纺丝组件牵伸喷头的下端,侧面设有若干开孔2。
在本实施例中,若干开孔2自上而下直径逐渐增大,其开孔率也从上到下逐渐增加,开孔率在50%~95%之间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斯乐普特种材料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斯乐普特种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4212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并条机的穿纱加捻管
- 下一篇:一种聚苯硫醚纺丝组件清洗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