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消失模成型机水冷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42376.X | 申请日: | 2011-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912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喻磊;殷吉龙;冯晓松;张付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立鑫晟精细铸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C5/08 | 分类号: | B22C5/08;B22C9/04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7 | 代理人: | 闫俊芬 |
地址: | 301601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消失 成型 水冷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消失模铸造工艺设备,尤其是一种消失模成型机水冷装置。
背景技术
消失模铸造(又称实型铸造)是用泡沫塑料(EPS、STMMA或EPMMA)高分子材料制作成为与要生产铸造的零件结构、尺寸完全一样的实型模具,经过浸涂耐火涂料(起强化、光洁、透气作用)并烘干后,埋在干石英砂中经三维振动造型,浇铸造型砂箱在负压状态下浇入熔化的金属液,使高分子材料模型受热气化抽出,进而被液体金属取代冷却凝固后形成的一次性成型铸造新工艺生产铸件的新型铸造方法。与传统铸造技术相比,消失模铸造技术具有无与伦比的优势:1、铸件质量好,成本低;2、材质不限,大小皆宜;3、精度高、表面光洁、减少清理、节省机加;4、内部缺陷大大减少,铸件组织致密;5、可实现大规模、大批量生产;6、适用于相同铸件的大批量生产铸造;7、适用于人工操作与自动化流水线生产运行控制;8、生产线的生产状态符合环保技术参数指标要求;8、可以大大改善铸造生产线的工作环境与生产条件、降低劳动强度、减少能源消耗。
消失模铸造通常需要以下步骤:泡塑珠粒的选用;模型制作;模型组合成簇;模型涂层;振动造型;浇注置换;冷却清理。模型制作通常包括予发泡、熟化、发泡成型、冷却出模等步骤。在发泡成型阶段,将予发泡且熟化的EPS珠粒填充到金属模具的型腔内,加热,使珠粒再次膨胀,填满珠粒间的空隙,并使珠粒间相互融合,形成平滑表面。由于该阶段结束时模型温度较高,因此出模前必须进行冷却,使模型降温至软化温度以下,模型硬化定形后,才能出模。通常的冷却方式为水冷。
消失模铸造是生产搅龙类螺旋叶片的一种方式,这类螺旋叶片的模具都是一模两件叶片,一件左旋一件右旋,并且模具一端高另一端低。成型机的水冷是采用交叉水冷。当模具安装在成型机上以后,成型机上的两个冷却水管,其中一个对着模具较高的位置,另一个对着模具较低的位置。这样的结果是较高位置对着冷却水管的模具成型质量很好,而另一个模具较低位置对着冷却水管,因此其上端冷却效果不好,模型的成型质量很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改善模具冷却后的成型质量,并且结构简单,容易实现的消失模成型机水冷装置。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消失模成型机水冷装置,包括安放在成型机上用于放置左、右两个模具的平台,模具分为高位端和低位端,平台上设置有两个进水口和两个出水口,进水口与冷却水管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进水口左右并排放置,并且分别对应着左、右两个模具的高位端。
采用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消失模成型机水冷装置,冷却水都从高位进入模具型腔,由于进入的冷却水有一定的压力,所以水在喷入模具型腔的时候即冷却了模具的高位,而同时水从高位往低位流,也冷却了低位,冷却效果均匀,所需冷却时间就短,并且模型的表面质量能够得以保证,提高了成品率,节约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消失模成型机水冷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消失模成型机水冷装置,包括安放在成型机上用于放置左、右两个模具1的平台2,模具1分为高位端101和低位端102,平台2上设置有两个进水口3和两个出水口4,进水口3与冷却水管(图中未示出)相连,所述两个进水口3左右并排放置,并且分别对应着左、右两个模具的高位端101。
采用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消失模成型机水冷装置,冷却水都从高位进入模具型腔,由于进入的冷却水有一定的压力,所以水在喷入模具型腔的时候即冷却了模具的高位,而同时水从高位往低位流,也冷却了低位,冷却效果均匀,所需冷却时间就短,并且模型的表面质量能够得以保证,提高了成品率,节约了生产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立鑫晟精细铸造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立鑫晟精细铸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4237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