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补水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43262.7 | 申请日: | 2011-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288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刘宁;张艳乔;马加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力诺瑞特新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J2/46 | 分类号: | F24J2/46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李桂存 |
地址: | 250103 山东省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于太阳能热水系统的自动补水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太阳能光热利用技术的成熟和人们节能环保意识的增强,分体式太阳能集成热水系统以其大气简洁的外观,快捷的安装维修方式,全自动化的操作方式,受到很多城市高端用户的青睐。为了提高产品的客户满意度,优化分体式太阳能集成热水系统整体性能的目标迫在眉睫。以往的分体式太阳能集成热水系统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太阳能集热循环系统微渗泄压导致系统压力不足,使用人员不能及时发现并进行补水,可能会使循环泵干烧损坏。
目前应用到太阳能热水系统的补水装置基本都是给太阳能热水系统的水箱补水,其结构为浮球阀结构,不适用于分体式太阳能热水系统中对太阳能集热器进行补水。而在闭式循环的供暖或制冷系统中出现了一种补水阀,是应用到补水管路上的新型阀门,可自动维持系统的压力为设定值,并防止供热系统的热水回流到冷水管路,集减压阀、截止阀、止回阀功能于一体,对太阳能热水系统的改进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发明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能够为太阳能集热器自动补水的自动补水结构。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自动补水结构,应用于分体式太阳能热水系统中,相应地,该太阳能热水系统包括内设换热元件的水箱内胆,其中水箱内胆上设有上水口、热水出口以形成用水系统,并在水箱内胆上设有用于接出所述换热元件的进管口和出管口,以与太阳能集热器形成循环系统,在所述用水系统和循环系统间桥接有一补水阀,其中补水阀的上游端接所述用水系统。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自动补水结构,在用水系统和循环系统间桥接一个补水阀,补水阀的上游端接于所述用水系统,那么调定补水阀的压力,即可以设定补水压力,进而在循环系统压力不足时进行补水,而且也不会产生过压。据此,依据上述结构的补水结构简单,只需要桥接管件和一个补水阀。而且由于可以自动为循环系统补水,不会造成太阳能集热器在使用过程中因系统压力不足导致循环泵干烧而损坏。
上述自动补水结构,所述补水阀设置在所述热水出口与所述出管口间。
上述自动补水结构,所述换热元件为换热盘管。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其中:
图1为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动补水结构的使用状态图。
图2为相应于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水箱内胆,2、盘管出口,3、盘管出口安装管件,4、自动补水阀,5、热水出口安装管件,6、热水出口,7、补水阀连接管,8、补水阀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说明附图1和2所示的自动补水结构,应用于分体式太阳能热水系统中,相应地,该太阳能热水系统包括内设换热元件的水箱内胆1,其中水箱内胆上设有上水口、热水出口6以形成用水系统,并在水箱内胆上设有用于接出所述换热元件的进管口和出管口,以与太阳能集热器形成循环系统,在所述用水系统和循环系统间桥接有一补水阀4,其中补水阀的上游端接所述用水系统。
分体式热水系统一般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即所谓的用水部分,记为用水系统,另一部分用于对用水部分进行加热的部分,一般为闭式结构,通过循环把太阳能集热器富集的热量通过换热元件实现热交换,把热量传递给水箱内的水。换热元件多种多样,常用的有换热小内胆、小型换热器和换热盘管,本方案所应用的最好是采用换热盘管为换热元件的热水系统中。
对应地,参见说明书附图1上部,设有四个管口,分属于用水系统和循环系统,为了简化结构,用于桥接的管路最好设置在内胆水箱附近,参见说明书附图1所示,通过安装管件进行连接,比如使用三通管接头,从一个系统,如用水系统中接出一个旁路即可。
那么较佳的结构为所述补水阀设置在所述热水出口6与所述出管口间,可以简化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力诺瑞特新能源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力诺瑞特新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4326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