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环形多陷波超宽带天线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43356.4 | 申请日: | 2011-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331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王世刚;王学良;李婷;李迎松;毕军;伍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Q1/38 | 分类号: | H01Q1/38;H01Q1/48;H01Q7/0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东方专利事务所 23118 | 代理人: | 陈晓光 |
地址: | 150080 黑龙江省哈***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环形 陷波 宽带 天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接收和发射无线电波的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环形多陷波超宽带天线。
背景技术:
由于无线电通信设备和电子信息设备朝着多功能化,小型化,超宽带以及与周围环境友好协调的方向发展,这使得宽频带,小型化,高增益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近年来,不需要钻孔和易于集成的共面波导结构日新月异,并且该结构可以通过照相技术制作,并且有较好的极化特性,因此该技术已经应用在超宽带天线的设计和相关的微波电路元器件的设计中。然而目前的超宽带通信所占的频带和无线局域网等在使用的窄带系统有共用的部分,因此需要设计的天线能够降低不需要的信号,不会给在使用的窄带系统带来干扰,因此设计带有多陷波特性的超宽带天线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如果没有适当的设计来抑制谐波共振和寄生发射,这样的天线将对附近的设备产生电磁干扰,危及系统本身和邻近系统的正常工作,特别是对目前使用的无线局域网系统,X波段和C波段无线通信设备造成严重的干扰。因此,添加滤波器是最常使用的方法,在系统完成之后在天线单元和射频组件之间添加合适的滤波器来解决,从而避免不需要的干扰。但是这种方法会造成天线与微波电路不匹配,甚至减低系统的整体效能,因此设计带有多陷波特性的超宽带天线是解决此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
目前所设计的天线的结构和工艺比较复杂,因此设计结构简单的天线成为现阶段研究的热点。
目前大多数超宽带天线,在系统集成时通常需要钻孔,使用电抗元件等方式和射频前端连接,因此增加系统的复杂性,降低了系统的效能,不能满足高性能的需求。
传统的印刷超宽带天线主要是圆锥天线和印刷盘锥天线,为了减小体积,中国专利“一款超宽带阶梯地板印刷单极子天线,申请编号2005100242288.7”阐述了一种基于阶梯形接地板和椭圆形辐射单元的超宽带天线。但是仍不能克服目前的电磁干扰问题。现在有一种利用周期结构抑制谐波,但是体积较大,且结构复杂。还有一种在共面波导馈电线上刻蚀滤波器的方法,来起到陷波的特性,但是体积仍然较大。近年来,一种刻蚀U形槽和V形槽的带有陷波特性的超宽带天线,但是体积较大,且采用渐变馈电结构,造成结构复杂,设计和调试困难。除此之外,一种采用双环结构,其结构复杂,不便于设计和调试。另外一种提出采用分形技术设计陷波结构天线,虽然减小了天线的体积,但是不能满足多陷波天线的需求。因此,设计小型化多陷波天线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体积小巧、辐射效率高的环形多陷波超宽带天线。
上述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环形多陷波超宽带天线,其组成包括:介质基板,所述的介质基板连接共面波导接地面,所述的共面波导接地面连接共面波导馈电信号带线,所述的共面波导馈电信号带线连接辐射单元,所述的辐射单元内连接T形调谐棒,所述的辐射单元上具有一组弯折形槽。
所述的环形多陷波超宽带天线,所述的共面波导接地面对称分布在共面波导馈电信号带线的两侧,所述的辐射单元为环形贴片。
所述的环形多陷波超宽带天线,所述的介质基板的介电常数是2-9.8,所述的介质基板的介电损耗正切角小于10-3。
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采用环形贴片,便于设计和调试;可以实现超宽带的阻抗带宽。
2. 本实用新型的2个弯折形槽,可以通过调节两个弯折槽的结构,实现双陷波的功能,且这个谐振频率可以单独调节,来选择陷波带宽和陷波频率。通过在环形单元的内部设置T形调谐棒,从而实现多陷波功能,且可以实现多个陷波的独立设计,满足超宽带系统与多个窄带系统之间的协同工作。
3.本实用新型的天线结构简单、工作带宽宽,便于批量生产,且成本低廉。
4. 本实用新型的天线在介质基板上同一面,环形辐射单元直接与共面波导馈电信号带线连接,同时采用共面波导馈电结构和共面波导接地面,有利于与微波集成电路集成。
5.本实用新型具有良好的阻抗带宽和陷波特性,结构简单,因此大大增加了其适用范围;本产品采用印刷天线结构和共面波导结构,大大降低了天线体积,且比较容易和射频前端微波集成电路集成。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大学,未经黑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4335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