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RS422-CAN通信网关和轨道车辆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43817.8 | 申请日: | 2011-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247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05 |
发明(设计)人: | 刘博;陈玉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北车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电力牵引研发中心 |
主分类号: | H04L12/66 | 分类号: | H04L12/66;H04L12/4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张红莲 |
地址: | 116022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rs422 can 通信 网关 轨道 车辆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信号处理技术,尤其涉及一种RS422-CAN通信网关和轨道车辆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RS422接口电路在铁路机车、轻轨、地铁等轨道车辆内部的各终端设备广泛应用,RS422接口电路标准全称是“平衡电压数字接口电路的电气特性”,特点是低阻抗传输线对电气噪声不敏感、易实现光电隔离、布线简单、传输速率高,传输距离很长,而且RS422接口电路为全双工通信方式,能够支持多机通信,保证了各终端设备通信的可靠性和实时性。
随着交通安全等多方面的应用需要,对轨道车辆内部各终端设备的监控显得尤为重要。目前,轨道车辆内的控制中心一般采用直通导线式的控制方式对各终端设备进行分散控制。
由于直通导线式的控制方式导线数量极多,从而导致接点处发生故障的几率很大,因此,系统的可靠性很低,故障率高,维修难度很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RS422-CAN通信网关和轨道车辆控制系统。
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一种RS422-CAN通信网关,包括:
根据RS422-CAN转换协议对接收到的数据信号的格式进行从源协议格式到目标协议格式转换的C8051F040处理器,处理所述C8051F040处理器与终端设备之间交互RS422数据信号的RS422接口模块以及处理所述C8051F040处理器与控制中心之间交互CAN数据信号的CAN接口模块;
其中,所述C8051F040处理器分别与所述RS422接口模块和所述CAN接口模块相连。
如上所述的RS422-CAN通信网关,还包括:
对所述CAN数据信号进行光电转换的光电隔离接口模块,所述光电隔离接口模块分别与所述C8051F040处理器和所述CAN接口模块相连。
如上所述的RS422-CAN通信网关,还包括:
对所述RS422数据信号进行光电转换的光电隔离接口模块,所述光电隔离接口模块分别与所述C8051F040处理器和所述RS422接口模块相连。
如上所述的RS422-CAN通信网关,还包括:
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通过集成电路ZUS152405模块进行电压变化向所述光电隔离接口模块供电,且所述ZUS152405模块通过集成电路AS1115M3模块进行电压变化向所述C8051F040处理器供电。
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轨道车辆控制系统,包括:
如上所述的RS422-CAN通信网关,以及控制中心和至少两个终端设备,其中,所述RS422-CAN通信网关分别与所述终端设备和CAN总线相连,所述CAN总线与所述控制中心相连。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RS422-CAN通信网关和轨道车辆控制系统,通过RS422-CAN通信网关根据RS422-CAN转换协议对接收到的RS422数据信号或CAN数据信号转换成对应的CAN数据信号或RS422数据信号,并通过对应的接口向外发送,实现了控制中心基于CAN总线对轨道车辆内的各终端设备进行控制,避免了多信号线的弊端,提高了通信的可靠性和灵活性,并且节约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RS422-CAN通信网关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RS422-CAN通信网关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RS422-CAN通信网关又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轨道车辆控制系统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RS422-CAN通信网关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网关包括:
根据RS422-CAN转换协议对接收到的数据信号的格式进行从源协议格式到目标协议格式转换的C8051F040处理器11,处理C8051F040处理器11与终端设备之间交互RS422数据信号的RS 422接口模块12,以及处理C8051F 040处理器11与控制中心之间交互CAN数据信号的CAN接口模块13;其中,C8051F040处理器11分别与RS422接口模块12和CAN接口模块13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北车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电力牵引研发中心,未经中国北车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电力牵引研发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4381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