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固定钛笼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45533.2 | 申请日: | 2011-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373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康学文;马延超;夏亚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F2/44 | 分类号: | A61F2/44 |
代理公司: | 甘肃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 62100 | 代理人: | 刘继春 |
地址: | 73000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定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人体颈椎植入器械,具体涉及一种可固定钛笼。
背景技术
以往颈椎前路手术椎体切除后选用钛笼或取自体髂骨植入,其前方再用颈椎前路钢板固定,这样有可能会出现钛笼在术后移位,可能造成脊髓压迫。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钛笼固定,防止钛笼植入后移位的可固定钛笼。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案来实现:一种可固定钛笼,包括网状钛笼,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两个固定片,网状钛笼为D形钛笼;固定片的一端设有钩槽,另一端设有螺孔;D形钛笼的后面设有大弧面,D形钛笼的前面设有横梁架,横梁架设有多个相互平行的横梁。
两个固定片与D形钛笼为分体式;使用时每个固定片钩槽分别与横梁架的上、下部的第二或第三横梁钩挂吻合连接,钩槽位于第二或第三横梁的下面,横梁架主体位于第一或第二与第一横梁的上面,螺钉通过螺孔与颈椎椎体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钛笼用于颈椎手术中人体颈椎椎体切除后人工椎体重建,以钩槽与第二横梁连接吻合后植入人体颈椎为例,这样,固定片通过压迫第一横梁防止了钛笼向前移位,通过钩槽对第二横梁的提拉防止了钛笼向后移位;螺孔与颈椎椎体固定连接,对钛笼给予内固定,防止了钛笼植入后移位。D形钛笼内装入所切椎体骨粒,以与上下两个椎体融合。可固定钛笼由钛合金制造,钛合金为目前脊柱内固定系统中常用材料,组织相容性良好,质量轻,强度好。本实用新型制作有不同大小规格型号,适应人体个体差异,可供不同大小椎间隙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固定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D形钛笼的截面示意图。
图中:1—螺孔,2—固定片,3—小螺孔,4—钩槽,5—横梁架,6—D形钛笼, 601—大弧面,7—横梁,701—第二横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可固定钛笼,包括网状钛笼,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两个固定片2(图1所示为一个固定片),网状钛笼为D形钛笼6;参见图2,固定片2的一端设有钩槽4,另一端设有两个螺孔1;D形钛笼6的后面设有大弧面601,D形钛笼的前面设有横梁架5,横梁架5设有多个相互平行的横梁7。参见图3,横梁架5为平面或小弧面。
两个固定片2与D形钛笼6为分体式;钩槽4的槽型与横梁7匹配吻合,使用时每个固定片2的钩槽4分别与横梁架5的上、下部的第二横梁701钩挂吻合连接,钩槽4位于第二横梁701的下面,横梁架5主体位于第一横梁的上面,螺钉通过螺孔1与颈椎椎体固定连接。当然,也可以是使固定片2的钩槽4分别与横梁架5的上、下部的第三横梁钩挂吻合连接,钩槽4位于第三横梁的下面,横梁架5主体位于第一与第二横梁701的上面。
为了保证与颈椎椎体的连接强度,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完善,两个螺孔1的下方设有小螺孔3,小螺丝通过小螺孔3固定两个螺钉1的尾帽,防止螺钉1松动脱落。钩槽4,钩槽4与钛笼前方横梁5吻合。椎体切除后截取长度适宜的“D”形钛笼,钛笼中央植骨后植入所切椎体间隙,平面侧向椎体前侧,放松撑开器,两侧各用一固定片通过头端钩槽4钩住“D”形钛笼的第二或第三横梁5,压下固定片,以螺钉通过螺孔1固定于椎体,再以小螺钉通过小螺孔3固定两枚螺钉尾端防止螺钉松动脱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州大学,未经兰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4553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复合塑性接骨板
- 下一篇:一种CT、核磁介入引导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