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复杂地层储气井正循环固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46721.7 | 申请日: | 2011-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253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王健;黄林;宁望正;唐贵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自贡市华气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33/13 | 分类号: | E21B33/1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43000 四川省自***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杂 地层 气井 循环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储气井正循环固井装置。
背景技术
利用钻杆实现正循环固井,这种方式应该是目前储气井固井方法的发展方向,但由于要在底封头开孔和实现封堵,设计和施工难度都非常大,因此目前现有的几种正循环固井方式都存在不足:
①固井后井内残留水泥较难清洗影响对底封头的密封质量。
②一般在固井后,多为用丝堵实现对底封头的封堵,由于井的深度原因,上扣难度较大容易造成螺纹错扣,而影响密封易泄漏。
③对操作的要求极高。由于操作者的疏忽和失误容易将因试压不合格造成储气井及储气井井位报废的巨大的经济损失,施工风险极高。
中国专利申请号200910058868.6,发明创造名称:高压气地下储气井新型的正循环固井装置及固井方法,对于正循环固井做了较大的改进,但是其储气井在安装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储气井在复杂地层(松软层、砾石层等易垮塌地层)进行正循环固井时(设计采用两道硬密封、两道软密封),当第一次密封堵头打开的时候,由于套管内外液体的压力差易导致泥浆倒灌进入套管,污染套管内壁和密封面;
发明内容
根据储气井在复杂地层(松软层、砾石层等易垮塌地层)固井时易发生泥浆倒灌问题,通过研发解决泥浆倒灌进入套管,污染套管内壁问题,达到正循环固井不污染井筒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复杂地层储气井正循环固井装置。
复杂地层储气井正循环固井装置:由底封头1、不锈钢堵头2、堵头压杆3、固井连接头4、套管接箍5、密封圈6、螺栓7组成;底封头1的底部有孔11,不锈钢堵头2的底端圆柱体与底孔11的直径相同且伸进底孔11中,不锈钢堵头2的底端圆柱体外圈安装有密封圈6,不锈钢堵头2的中部为锥型,不锈钢堵头2的上端与堵头压杆3的底部用螺栓7连接,堵头压杆3的上段外圈安装密封圈10,固井连接头4套接在堵头压杆3的上段外圈,在底封头1的上段外圈套接套管接箍5;其特征是,在底封头1的底部的孔11下端连接回压凡尔12。
工作原理:在进行正循环固井作业时,由于底封头1上增加了“回压凡尔”,利用套管内外壁的压差,防止泥浆回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复杂地层储气井正循环固井装置固井时轴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复杂地层储气井正循环固井装置在进行正循环固井作业时轴向剖视图。复杂地层储气井正循环固井装置,由底封头1、不锈钢堵头2、堵头压杆3、固井连接头4、套管接箍5、密封圈6、螺栓7组成;底封头1的底部有孔11,不锈钢堵头2的底端圆柱体与底孔11的直径相同且伸进底孔11中,不锈钢堵头2的底端圆柱体外圈安装有密封圈6,不锈钢堵头2的中部为锥型,不锈钢堵头2的上端与堵头压杆3的底部用螺栓7连接,堵头压杆3的上段外圈安装密封圈10,固井连接头4套接在堵头压杆3的上段外圈,在底封头1的上段外圈套接套管接箍5;其特征是,在底封头1的底部的孔11下端连接回压凡尔12。图1中有套管外泥浆8、套管内清水9、“V”型密封圈13防止泥沙掉进堵头压杆的螺纹14中。
由于底封头1上增加了“回压凡尔”,利用套管内外壁的压差,防止泥浆回流。避免泥浆污染套管内壁和密封面。在复杂地层储气井进行正循环固井时,底封头密封装置不会产生倒灌,不污染井筒的目的。
固井的操作步骤在本公司申请的中国专利申请号200910058868.6,发明创造名称:高压气地下储气井新型的正循环固井装置及固井方法中有详细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自贡市华气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自贡市华气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4672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直线支撑式液压支架
- 下一篇:纯钢保险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