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太阳能集热管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46922.7 | 申请日: | 2011-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288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顾雪章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高得乐新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J2/46 | 分类号: | F24J2/46 |
代理公司: | 杭州宇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1 | 代理人: | 张宇娟 |
地址: | 3143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太阳能 热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太阳能集热装置,尤其是指一种太阳能集热管。
技术背景
太阳能热水器把太阳光能转化为热能,将水从低温度加热到高温度,以满足人们在生活、生产中的热水使用。把太阳能转换成热能主要依靠集热管。集热管利用热水上浮冷水下沉的原理,使水产生微循环而达到所需热水。由国家发改委、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全国太阳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牵头起草的第一个强制性国家标准——《家用太阳能热水系统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目前已进入实质操作阶段,本标准规定了家用太阳能热水系统的能效限定值、能效等级、节能评价值、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适用于贮热水箱容积在0.6m3以下的太阳能热水系统。本标准的制定将在鼓励企业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充分发挥资源的潜力,方便广大消费者选择能源转换效率高的产品等方面发挥重要的标准化技术支撑和保障作用。该标准的一个主要的参数指标便是日有用得热量,即太阳能热水系统单位轮廓采光面积每天的集热量。集热管外管直径的标准尺寸为7.0cm、5.8cm和4.7cm,对应的内管直径为5.8cm、4.7cm和3.7cm。
传统的集热管的头部与管体采用一体式结构,即直径相同,由于工艺要求使水箱中集热管插孔之间的间隙必须保证一定的宽度,如公开号为CN201225776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太阳能集热管,该集热管的头部与管体采用一体式结构,直径相同,由于水箱中集热管插孔之间的间隙必须保证一定的宽度,集热管之间的间隙较大,减少了单位轮廓面积内集热管的数量,日有用集热量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集热管的排列不够紧凑,单位轮廓面积日有用集热量较低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够紧凑排列,并有效提高单位轮廓面积日有用集热量的太阳能集热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太阳能集热管,包括内管和外管,内管和外管均由与水箱连接的管体头部和管体连接组成,内管的外表面覆有吸热层,内管和外管之间为真空层,内管的内表面上设置有加强筋,加强筋与内管壁连成一体,所述外管头部的直径与内管管体直径相同,内管头部的直径比内管管体直径小一个尺寸等级。
作为优选,所述外管头部和内管头部的长度均为10~15cm。
作为优选,所述外管头部和内管头部的长度为12cm。
作为优选,所述管体头部和管体密封熔接。
作为优选,所述内管和外管的一端为开口,且内、外管口环形熔封,内管和外管的另一端为封闭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当水箱中集热管的插入孔之间间隙一定时,采用头部直径小于管体的集热管可以减小集热管管体之间的间隙,使单位轮廓面积内集热管所占的面积增大,从而增加了单位轮廓面积内的日有用集热量,提高太阳能热水器的能效等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外管;2-内管;3-内管头部;4-外管头部;5-吸热层;6-真空层;7-加强筋;8-内管管体;9-外管管体;10-支撑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太阳能集热管,如图1所示,外管1和内管2为两根同心玻璃圆管,外管1和内管2均为一端开口,外管口和内管口环形熔封,外管1和内管2另一端为封闭端,外管1和内管2均由管体头部和管体连接组成,管体头部和管体密封熔接。内管2的外表面覆有吸热层5,内管2和外管1之间为真空层6,支撑件10位于真空层6,内管2的内表面上设置有加强筋7,加强筋7与内管壁连成一体。内管头部3和外管头部4的长度均为12cm,外管头部4的直径为5.8cm,内管管体8的直径为5.8cm,内管头部3的直径为4.7cm,外管管体9直径为7.0cm,集热管总长为180cm。现有技术中集热管中心间距9.2cm,改进后的集热管中心间距为8cm,在现有技术中长度为150cm的支架中可安放16根集热管,而改进后可安放18根相同规格的集热管,日有用集热量提高了12.5%。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太阳能集热管,如图1所示,外管1和内管2为两根同心玻璃圆管,外管1和内管2均为一端开口,将外管口和内管口环形熔封,另一端是封闭端,内管2和外管1均由管体头部和管体连接组成,管体头部和管体密封熔接,内管2的外表面覆有吸热层5,内管2和外管1之间为真空层6,支撑件10位于真空层6,内管2的内表面上设置有加强筋7,加强筋7与内管壁连成一体。内管管体和外管管体头部的长度均为12cm,外管头部4的直径为4.7cm,内管管体8的直径为4.7cm,内管头部3的直径为3.7cm,外管管体9直径为5.8cm,集热管总长为180cm。现有技术中集热管中心间距7.5cm,改进后的集热管中心间距为6.3cm,在现有技术中长度为150cm的支架中可安放20根集热管,而改进后可安放23根相同规格的集热管,日有用集热量提高了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高得乐新能源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高得乐新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4692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火炮身管内膛检测系统
- 下一篇:高功率LED散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