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机动车控制终端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48262.6 | 申请日: | 2011-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044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9 |
发明(设计)人: | 杨义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迪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418 | 分类号: | G05B19/418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特普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15 | 代理人: | 齐永红;郭少晶 |
地址: | 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高科***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动车 控制 终端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动车(如汽车、卡车或其他机动车辆等)控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陀螺仪技术的用于远程控制机动车的发动机的启闭、车门的上锁解锁、空调的启闭、窗户的开关等的机动车控制终端,以及采用该种机动车控制终端的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通用汽车公司旗下的安吉星公司已于2011年在中国地区推出了一款车载系统手机应用程序。仅仅通过智能手机,用户就能安全地完成传统智能钥匙的功能,包括停车位置提示、车门上锁和解锁等。此外,用户还能随时通过手机获悉车辆的最新健康状况,包括燃油总里程、机油寿命以及轮胎压力监控。用户在使用该种车载系统手机应用程序时,需要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向安装于机动车上的车载接收终端发送与所需服务相对应的指令,由于该种指令一般为预定的文字或者代码,所以用户操作起来会相对繁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变化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姿态向车载接收终端发送控制指令的机动车控制终端。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机动车控制终端,包括移动终端和固定安装于移动终端上的Mems陀螺仪,所述移动终端的主芯片的姿态信息输入端口与Mems陀螺仪的信号输出端通讯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上述机动车控制终端的机动车控制系统。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机动车控制系统,包括上述机动车控制终端和安装在机动车上的用于控制机动车组件动作的车载接收终端,该机动车控制终端与车载接收终端通过无线信道通讯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机动车控制终端改变了现有车载系统手机应用程序的操作方式,用户通过变化移动终端的姿态即可向车载接收终端发出控制指令,并完成与控制指令相应的操作,无需向移动终端输入任何文字或代码,该种操作方式具有方便、快速的特点,并且还具有很强趣味性,就像一些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可将轻点、轻扫、双指开合等动作转变为操作指令一样,给用户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与乐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机动车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机动车控制系统包括机动车控制终端和用于安装在机动车上的控制机动车组件动作的车载接收终端2,该机动车控制终端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1和固定安装于移动终端1上的Mems(微机电系统)陀螺仪3,移动终端1的主芯片与Mems陀螺仪3通讯连接,这样,在用户改变移动终端1的姿态时,Mems陀螺仪3就可将检测到的当前姿态实时发送至移动终端1的主芯片中,而移动终端1的主芯片中预先设置有与各种姿态一一对应的控制指令,如控制机动车的发动机启闭、车门上锁解锁、空调启闭、窗户开关等的控制指令,如此,移动终端1就可通过其主芯片将与当前姿态对应的控制指令通过无线信道4发送至安装于机动车的车载接收终端2上,并由车载接收终端2完成与控制指令相对应的动作。
本实用新型利用Mems陀螺仪3测量移动终端1运动的角速度,并通过积分运算计算出移动终端1的三维角度,从而确定移动终端1的相对空间姿态。由于本实用新型并不涉及对Mems陀螺仪本身结构的改进,而且利用Mems陀螺仪检测物体姿态的应用已属于成熟的技术,并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和机器人等技术领域,因此,本文不再对Mems陀螺仪的结构及检测姿态的方法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在此,可根据所要达到的定位精度选择适当的Mems陀螺仪。
另外,在上述构架下,对于编程人员而言,如何使各种姿态和控制指令一一对应也是易于实现的,实现方式就相当于将文字或代码与控制指令一一对应,只是对比物不同,如将移动终端绕一个顶点旋转预定范围的角度对应关闭发动机,使移动终端绕一轴摇摆对应给车门上锁等,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并不局限于此,可以便于用户操作的原则进行设定。
再者,如何利用车载接收终端2接收到的控制指令控制机动车组件完成相应的动作也可采用现有控制方法,本实用新型的改进点并不在于此,因此,也不再进行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但凡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所做的等效变化及修饰,皆应认为落入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迪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未经深迪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4826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