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改进的涡流磁化加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48924.X | 申请日: | 2011-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287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夏永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夏永林 |
主分类号: | F24H1/00 | 分类号: | F24H1/00;F24H9/18;C02F1/48 |
代理公司: | 泰州地益专利事务所 32108 | 代理人: | 王楚云 |
地址: | 2253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进 涡流 磁化 加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利用电磁感应产生的交变磁场以及铁质材料中的涡流来实现对水的磁化和加热的改进的涡流磁化加热器。
背景技术
利用电磁感应产生的交变磁场以及铁质材料中的涡流来实现对水的磁化和加热较传统的电发热体加热具有安全、高效的优点,同时,它还具有磁化水的优点。因此,大量的利用涡流磁化、加热水的装置被发明出来。最接近的现有技术为中国专利200720086090.6,名称为“一种水电分离的即热式电热水器”,它在由非导磁材料制成的、形状为管状的容器(1)内安装一个或多个形状为柱状的金属体(3);在管状容器外安装使金属体产生涡流的感应线圈(2);在管状容器两端分别设置水的入口(4)和出口(5)。其不足在于:1、水在容器内的流程短,升温慢,加热时间长;2、由于感应线圈通电时自身发热,而外壳“最好还应具备隔热性能”,不仅浪费了线圈自身发热这部分能量,加热效率低,而且感应线圈的降温也受到了制约,严重影响其工作的安全性、可靠性。需要加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加热效率高、升温快、安装方便的改进的涡流磁化加热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一种改进的涡流磁化加热器,至少包括一只至少一侧由非导磁材料制成的容器,所述容器上安装有进水管、出水管,容器内有金属发热体,它还包括容器非导磁材料一侧外壁上绕制的感应线圈,其特征在于:容器内腔由中部开有通孔的金属发热体所形成的中部相通连的两部分构成,进水管与靠近感应线圈一侧的容器内腔相通连,出水管与远离感应线圈一侧的容器内腔相通连,该侧容器内腔置有螺旋导流器使得容器内的出水通道为螺旋导流器形成的螺旋形导流槽。
当水由进水管进入容器内后,感应线圈工作,线圈产生的强磁力线穿过水后对水进行了磁化处理,安装在容器内的金属发热体壁上产生涡流发热,对水加热,水由容器内腔靠近感应线圈一侧经金属发热体的中心通孔流入内腔远离感应线圈一侧,并沿螺旋导流器形成的螺旋形导流槽流动,最后经出水管流出。上述技术方案中,水在容器内部的受热行程大幅延长,升温快。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
所述容器为具有较好导热性能的非导磁材料制成的容器。
上述容器可以由陶瓷、玻璃材料制成,优选为微晶玻璃(又称结晶玻璃陶瓷)材料。
由于容器具有较好导热性能,感应线圈通电时所产生的热量能很快传导给容器内的水,这不仅提高了加热效率,同时及时给感应线圈降温。
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
所述感应线圈的外侧包裹有铁氧体层。
铁氧体层提高了磁导率,同时起到绝缘、保温和屏蔽磁力线作用,以保证感应线圈能产生高速变化的强磁场,达到对水的磁化,加热和节能的目的。
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
所述容器内腔进水管一侧,金属发热体与容器壁间安装有支撑环,该支撑环环壁上布有进水孔。
该技术方案使得由进水管进入的水,经支撑环环壁上布有的进水孔再经金属发热体中心通孔流入远离感应线圈一侧内腔,最后沿螺旋导流器形成的螺旋形导流槽流向出水管,提高了加热效率。
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
上述内置有金属发热体和螺旋形导流槽的安装有进水管、出水管的由非导磁材料制成的容器有两只,外侧包裹有铁氧体层的感应线圈置于两只容器之间,并与两只容器连接为一体。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提高了加热效率,体积小,结构紧凑。
附图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中的螺旋导流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序号分别为:1、进水管;2、出水管;3、容器; 4、金属发热体;5、螺旋导流器;6、感应线圈;7、铁氧体层;8、螺旋形导流槽;9、支撑环;10、进水孔;11、中心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夏永林,未经夏永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4892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