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树干液流测定探针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49144.7 | 申请日: | 2011-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999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2 |
发明(设计)人: | 闫美杰;杜盛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P5/10 | 分类号: | G01P5/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2100 陕西省杨凌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树干 测定 探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林木耗水量的测定装置,尤其是一种树干液流测定探针。
背景技术
热扩散探针(Thermal Dissipation Probe,TDP)是基于热扩散原理设计的用于测定树干液流速率的传感器,由法国Granier设计并测定校准(Granier 1985,1987),所以又名Granier探针或TDP探针。每组传感器由2个探针组成,一个为参考探针,用以测量树干木质部边材部位的基准温度,另一个为加热探针,除具有同参考探针相同的测温功能外,还内置了加热电阻,使用时按照一定的功率进行持续加热,该探针周围的温度会因树液流动而发生变化。通过监测加热探针和参考探针间的温度差并采用Granier液流经验公式可计算探针周围的平均液流速率,进而研究树木、森林的蒸腾耗水动态。现有的热扩散探针在设计方面存在一些缺陷,致使其测量精度受到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树干液流测定探针。
一种树干液流测定探针,包括参考探针和加热探针;所述参考探针包括铜热电偶线(1)、康铜热电偶线(2)、热电偶节点(3)、基座(4)、支撑部(5),感应口槽(6)、铝套管(7),支撑部(5)与基座(4)固定连接,支撑部(5)设置感应口槽(6);支撑部(5)为中空刚性部件,铜热电偶线(1)和康铜热电偶线(2)焊接形成热电偶节点(3),插入支撑部(5)内部,并固定在感应口槽(6)内,与感应口槽(6)不接触;铝套管(7)套接并固定在支撑部(5)外部;所述加热探针的支撑部(5)内还设置一条康铜加热电阻丝(8),支撑部(5)一端设置有电阻丝缠绕槽(9),康铜加热电阻丝(8)缠绕支撑部(5)形成加热线圈(10)。
所述的树干液流测定探针,所述支撑部(5)为长20mm、直径1.1mm的注射针头。
所述的树干液流测定探针,所述铝套管(7)外径2mm、内径1.5mm。
所述的树干液流测定探针,所述感应口槽(6)距支撑部(5)端部9.5-10.5mm。
本实用新型旨在保证各项技术参数符合测定要求的基础上,采用易于获取的材料,可在普通实验室制作、检测完成,成本低廉,适于森林的多样本树木监测使用。参考探针与加热探针分离,可在安装时调整间距。为保证产品的监测性能,使用寿命限定为一次性,即不用于拆卸后重复安装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参考探针结构示意图;
图2为加热探针结构示意图(康铜加热电阻丝未缠绕);
图3为加热探针结构示意图(康铜加热电阻丝已缠绕)。
1、铜热电偶线,2、康铜热电偶线,3、热电偶节点(测温感应头),4、基座(采用注射针头座),5、支撑部(注射针头,长20mm,直径1.1mm),6、感应口槽(距端部9.5-10.5mm处),7、铝套管(外径2mm,内径1.5mm),8、康铜加热电阻丝,9、电阻丝缠绕槽,10、加热线圈(康铜加热电阻丝8缠绕支撑部5形成)。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树干液流测定探针,包括参考探针和加热探针;参考图1为参考探针的结构示意图,包括铜热电偶线1、康铜热电偶线2、热电偶节点3、基座(采用注射针头座)4、支撑部5,感应口槽6、铝套管7,支撑部5与基座4固定连接,支撑部5上设置感应口槽6,感应口槽6距端部(图1中右端,即远离基座端)9.5-10.5mm;支撑部5为中空刚性部件,例如可以采用长20mm、直径1.1mm的注射针头制作,铜热电偶线1和康铜热电偶线2焊接形成热电偶节点3,形成测温感应头,插入支撑部5内部,并固定在感应口槽6内,与感应口槽(6)不接触;铝套管7外径2mm、内径1.5mm,铝套管7套接并固定在支撑部5外部,铝套管7和支撑部5之间用散热硅胶固定,保证良好热传递。
参考图2和图3,为加热探针结构示意图,其结构与图1所示的参考探针的区别在于:支撑部5内还设置一条康铜加热电阻丝8,支撑部5一端(右端)设置有电阻丝缠绕槽9,康铜加热电阻丝8缠绕支撑部5形成加热线圈10。
给本探针提供12V直流电源并配以电流调节器,使其按照0.2W的功率加热,可运用于森林的蒸腾耗水测定。
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未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4914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