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回位机构的变速器换挡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50174.X | 申请日: | 2011-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711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8 |
发明(设计)人: | 陈旭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F16H59/04 | 分类号: | F16H59/0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嘉宏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73 | 代理人: | 杨敏 |
地址: | 442002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机构 变速器 换挡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领域,涉及一种变速器换挡装置,特别是用于远距离变速操纵控制的具有回位机构的变速器换挡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上用的手动控制变速箱变速的操纵形式主要分为两大类:直接操纵形式和远距离操纵形式。远距离操纵是变速操纵装置远离变速器,操纵装置通过连接件与变速器相连,实现远距离的变速操纵控制。远距离操纵形式主要分为机械硬杆操纵和软轴操纵。软轴操纵是通过选、换挡软轴把操纵器和变速箱连接起来,具有操纵方便,软轴容易在整车上布置、惯量小、易安装等特点。但是变速器换挡装置由于软轴本身空行程大,变速器换挡装置在完成选、换挡操作后,几乎都不能实现自动回位到空挡位置,对司机选择正确的挡位带来了难度。
为了能让变速器换挡装置摘挡后能自动回到空挡位,有些操纵器也采用过弹簧回位机构,但其弹簧没有预紧平衡功能,且在左右分别选挡时,手感力不一致,自动回位效果不一致,导致软轴使用效率低,变速杆很难自动回位到正确的空挡位,增加司机操纵复杂程度;同时软轴空行程大,变速杆选挡时难找到对应挡位,出现挡位不清晰、易误挂挡、手感差,同步器易损坏;另外因制造和装配偏差,会导致驾驶室内操纵杆在安装状态左右倾斜,严重时在选挡极限行程下操纵杆碰杂物盒出现变速杆护套破裂。
鉴于上述,现有的远距离变速的变速器换挡装置尚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现有远距离变速的变速器换挡装置存在的变速杆自动回位不准确、操纵复杂且挡位不清晰、易误挂挡、同步器易损坏等缺憾,而提出一种能够精准回位、操纵简单舒适的具有回位机构的变速器换挡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方案实现的:
上述的具有回位机构的变速器换挡装置,包括支座、装设在所述支座的操纵杆和选挡旋转轴及回位机构;所述选挡旋转轴上开设有轴向分布的两个孔;所述回位机构为自动回位机构,包括U型拨块、平衡回位弹簧和限位板;所述U型拨块的两端分别过盈配合插入所述选挡旋转轴的两个孔;所述平衡回位弹簧套设在所述选挡旋转轴,两端的支腿分别夹持在所述U型拨块的两侧;所述限位板呈工字型,固定在所述U型拨块外侧用以工作状态时对所述平衡回位弹簧进行限位。
所述的具有回位机构的变速器换挡装置,其中:所述支座具有装配孔和一侧内凹形成的凹槽;所述操纵杆装设在所述支座的装配孔;所述选挡旋转轴装设在所述支座的凹槽内。
所述的具有回位机构的变速器换挡装置,其中:所述限位板两端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支座的凹槽外侧槽口处,其中间部分的高度和所述U型拨块的高度平齐。
所述的具有回位机构的变速器换挡装置,其中:所述U型拨块截面成圆柱状。
有益效果:
本变速操纵器通过U型拨块和“工”字型连接板给选挡旋转轴上的平衡回位弹簧施加一定的预紧扭矩,帮助变速器换挡装置操自动回到空挡位,避免了因空行程大而出现误操作造成对变速箱同步器的损伤及左右极限挡位挂不上和驾驶室内饰运动干涉现象。能克服现有变速器换挡装置操无法自动回到空挡位,选挡操纵不够方便的缺陷和不足。具有以几个方面的特点:
1、操纵舒适性显著提高。
摘挡后,操纵杆能自动回位到空挡位置,避免了司机人为的去寻找空挡位置然后来判断其他挡位的复杂性,并改善了挡位的清晰度。
选挡时,有预紧平衡回位弹簧作用,手感好,避免了因空行程大而出现误操作造成对变速箱同步器的损伤。
2、消除了左右极限挡位挂不上和驾驶室内饰运动干涉现象。
平衡回位弹簧在安装状态有一定的预紧扭矩,可以保证变速杆在安装状态处在竖直中间位置,避免了因软轴安装偏差出现操纵杆左右倾斜现象导致操纵 杆和驾驶室内饰运动干涉,挂不上挡。同时消除了内饰件损伤(如护套破裂问题)。
3、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回位精准,操纵舒适性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有回位机构的变速器换挡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有回位机构的变速器换挡装置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有回位机构的变速器换挡装置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具有回位机构的变速器换挡装置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回位机构的变速器换挡装置,包括支座1、装设在支座1的操纵杆2和回位机构3。
支座1具有装配孔11和一侧内凹形成的凹槽12;
操纵杆2装设在支座1的装配孔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未经湖北汽车工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5017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