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正负极与导针极耳片的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51066.4 | 申请日: | 2011-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635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周均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均 |
主分类号: | H01M2/26 | 分类号: | H01M2/26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科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84 | 代理人: | 杨树民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锂离子 动力电池 负极 导针极耳片 连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结构,具体涉及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正负极与导针极耳片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锂离子电池的正负极连接同向引出的导针结构如图1所示,锂离子电池的导针2由圆柱体压制成型出极耳片3,极耳片3再通过铆钉4铆接于电池正负极金属箔1上。极耳片3与正负极金属箔1的铆接实际上并不是所有铆接面全接触,只是用铆钉4将极耳片3与电池正负极金属箔1的局部铆接形成电性连结。正是由于这种局部铆接的连接方式,使得锂离子动力电池使用时,在导针2的极耳片3与电池正负极金属箔1的铆接处有时会产生打火现象,从而影响了锂离子动力电池作为设备动力电源的正常使用,甚至还对负载设备产生一定的破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正负极与导针极耳片的连接结构,它将电池正负极金属箔与导针极耳的连接采用由压力焊成形的结合层,使之形成电池的正负极金属箔与极耳接触面之间全接触的电性连接,解决了现有锂离子动力电池正负极与导针极耳片连接存在的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正负极与导针极耳片的连接结构,包括锂离子电池的正负极金属箔,圆柱体导针,以及由圆柱体导针压制成型出的极耳片,所述正负极金属箔与导针的极耳片的接触面之间有由压力焊成形的结合层,所述正负极金属箔与极耳片的结合层为全接触的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正负极与导针极耳片的连接结构,采用了由压力焊成形的结合层,结合层形成电池正负极金属箔与导针极耳片接触面之间为全接触的电性连接。由于在电池正负极金属箔与导针极耳片之间利用压力焊的方式连接,同性材料借助于压力作用引起的电池正负极金属箔与极耳片冷焊接触面塑性变形,使电池正负极金属箔与极耳片的待焊表面充分进行扩散原子间相互接近而结合,金属原子间的相互结合使之获得牢固的压挤结合层,最终形成电池正负极金属箔与极耳片接触面之间全接触的电性连接,增强了电池的导电性,提高了电池在高倍率放电条件下的使用效率和产品因发热引起事故发生的安全系数,保证了电池作为动力电源的可靠使用,确保了负载设备的正常运行。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锂离子动力电池正负极与导针极耳片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正负极与导针极耳片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正负极金属箔,2.导针,3.极耳片,4.铆钉,5.结合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正负极与导针极耳片的连接结构,如图2所示,包括锂离子电池的正负极金属箔1,圆柱体导针2,以及由圆柱体导针2压制成型出的极耳片3,所述正负极金属箔1与导针2的极耳片3的接触面之间有由压力焊成形的结合层5,所述正负极金属箔1与极耳片3的结合层5为全接触的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正负极与导针极耳片的连接结构,由锂离子动力电池正负极金属箔1和同向引出导针2的极耳片3之间,采用了由压力焊成形的结合层5,压力焊成形的结合层8形成了电池正负极金属箔1与极耳片3接触面之间全接触的电性连接。由于在电池正负极金属箔1与极耳片3之间利用压力焊的方式进行连接,在被焊的电池正负极金属箔1与极耳片3接触部分的接触面上施加了足够大的压力,借助于压力引起了电池正负极金属箔1与极耳片3的塑性变形,使电池正负极金属箔1与极耳片3的待焊表面充分地进行扩散、原子间相互接近,实现了金属原子间的结合,从而获得牢固的压挤结合层5,最终形成电池正负极金属箔1与极耳片3接触面之间的全接触电性连接,增强了电池的导电性,提高了电池在高倍率放电条件下的使用效率和产品因发热引起事故发生的安全系数,也避免了锂离子动力电池使用时,电池正负极金属箔1与极耳片3连接处产生打火的现象,保证了电池作为动力电源的可靠使用,确保了负载设备的正常运行。
上述实施方式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不是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与权利范围,凡依据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保护范围所述的内容做出的等效变化和修饰,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均,未经周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5106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三角架式皮片切取机
- 下一篇:双头对口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