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利用超声波探测含夹层型盐腔体扩展过程的试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51710.8 | 申请日: | 2011-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304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任松;姜德义;陈结;杨春和;李林;任奕伟;白月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24 | 分类号: | G01N33/24;G01B17/02;G01B17/06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张先芸 |
地址: | 400044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超声波 探测 夹层 型盐腔体 扩展 过程 试验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岩盐造腔试验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利用超声波探测含夹层型盐腔体扩展过程的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相对其它储备方式,岩盐地下油气储备库具有安全、经济的特点,但国外岩盐地下储库仍时有事故发生(如油气渗漏、溶腔失效、地表沉陷等)。目前国外地下岩盐储库几乎都建在巨厚盐丘中,而我国可建地下储库的岩盐均为层状岩盐,具有厚度薄、夹层多、品位低、埋深大(湖北云应岩层埋深为1000m)的特点。相比之下我国地下岩盐储库建设难度更大、运行风险更高。目前国内盐岩造腔成本在数千万元以上,一旦造腔失败,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还会产生一系列的地质灾害,故有必要开展相关的造腔试验研究。含夹层盐岩溶腔腔体形状控制技术的研究是岩盐储库形状控制的基础,控制岩盐地下储库的形状是减少事故和避免营运风险的主要手段之一,具有理想形状的储库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密闭性及更长的使用寿命。试验时由于盐岩(或大尺寸型盐)造腔过程中腔体形状不能跟踪监测,导致不能定量分析造腔工艺技术腔体形状控制的影响,无法获得准确、可靠、优化的造腔方案。所以必须找到一种方法及装置能跟踪监测造腔过程中整个造腔过程的各种造腔工艺对腔体形状扩展的影响。
实用新型专利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利用超声波探测含夹层型盐腔体扩展过程的试验装置,该试验装置可跟踪监测各造腔阶段腔体形状扩展过程,通过造腔形状的变化规律来有效分析各造腔工艺参数对腔体形状控制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利用超声波探测含夹层型盐腔体扩展过程的试验装置,包括夹层型盐腔体试件、造腔技术套管、超声波换能器和IES数据分析仪;所述造腔技术套管的一端伸入夹层型盐腔体试件内的腔体中,所述超声波换能器的发射探头和接收探头并排放在夹层型盐腔体试件的外侧面上,超声波换能器与IES数据分析仪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夹层型盐腔体试件的外壁上均布设有检测点,所述超声波换能器的发射探头和接收探头放在夹层型盐腔体试件的外壁上的检测点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开启超声波换能器探测测定波在夹层型盐腔体试件的壁面传播的时间来计算任意造腔阶段的厚度,通过统计拟合各检测点的盐岩腔壁厚度,再辅以三维画图软件便可得出腔体的形状,实现跟踪监测各造腔阶段腔体形状扩展过程,通过造腔形状的变化规律来有效分析各造腔工艺参数对腔体形状控制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利用超声波探测含夹层型盐腔体扩展过程的试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夹层型盐腔体试件外壁正交网格线分布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夹层型盐腔体试件划分正交网格线的俯视图。
附图中:1—夹层型盐腔体试件; 2—造腔技术套管; 21—油管; 22—外管; 23—中心管; 3—超声波换能器; 4—IES数据分析仪; 5—发射探头; 6—接收探头; 7—检测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地描述。
如图1所示,利用超声波探测含夹层型盐腔体扩展过程的试验装置,包括夹层型盐腔体试件1、造腔技术套管2、超声波换能器3和IES数据分析仪4。造腔技术套管2的一端伸入夹层型盐腔体试件1内的腔体中,超声波换能器3的发射探头5和接收探头6并排放在夹层型盐腔体试件1的外侧面上,超声波换能器3与IES数据分析仪4连接。
夹层型盐腔体试件1的外壁上均布设有检测点7,超声波换能器3的发射探头5和接收探头6放在夹层型盐腔体试件1的外壁上的检测点7处。
使用该试验装置时,首先,将制做好的夹层型盐腔体试件1放置在固定支架上(夹层型盐腔体试件一般为圆柱体,直径大于30cm),按现场造腔工艺在夹层型盐腔体试件1上布置造腔技术套管2(现有技术中的造腔技术套管主要包括油管21、外管22和中心管23,外管22套在中心管23外,油管21套在外管22外,油管21、外管22和中心管23的底部均伸入夹层型盐腔体试件1的腔体内),并安装好注水排卤管路系统;然后,对夹层型盐腔体试件1的外壁进行画线布点,即按纵横线在柱面绘制正交网格线(如图2、3所示),网格线的交点为检测点7,网格尺寸大小根据测试精度而定;最后,将发射探头5和接收探头6并排放在夹层型盐腔体试件1的一侧面的检测点7处(要求发射探头5的频率高,探测距离在1cm,探头尺寸小,探头直径小于1cm),开启超声波换能器3探测测定波在夹层型盐腔体试件1的壁面传播的时间来计算任意造腔阶段的厚度,通过统计拟合各检测点的盐岩腔壁厚度,再辅以三维画图软件便可得出腔体的形状。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专利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5171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双向可控硅的电接点压力表控制电路
- 下一篇:比色管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