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矮本体整流桥堆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53444.2 | 申请日: | 2011-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328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王双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扬杰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5/03 | 分类号: | H01L25/03;H01L23/495;H02M7/162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25008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本体 整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对整流桥堆结构的改进。
背景技术
现有的整流桥堆为四根跳线焊接芯片与框架相连焊接,跳线为垂直方向放置,使得产品的整体高度较高、占用空间较大、原材料浪费严重。随着产品小型化需求的不断提升,同样性能参数的产品,有些客户需要一些特殊的要求,比如,要求整流桥堆封装体整体的高度降低。按照前述现有技术所能提供的产品就显得难以适应客户端小型化发展趋势了。如图3、4所示,跳线1在封装体4内部纵向设置,使得封装体整体的高度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一种能降低产品整体高度的矮本体整流桥堆。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包括设置在封装体内部的具有纵向引脚的框架一~四、芯片一~四和跳线一~四,所述跳线一~四在所述封装体内部以横向方向设置。
所述框架一为正极框架、框架二为交流A框架、框架三为负极框架、框架四为交流B框架;所述芯片一和芯片二设置在所述框架一上,所述芯片三设置在所述框架三上,所述芯片四设置在框架二上;所述跳线一将所述芯片一和框架四相连,所述跳线二将所述芯片二与所述框架四相连,所述跳线三将所述芯片三与所述框架三相连,所述跳线四将所述芯片四与所述框架三相连。
本实用新型将原有竖放跳线调整为横放,把芯片与跳线的一端相连另外一端与框架相连,保持原整流能力不变,实现产品本体变矮。进而减小产品高度,降低成本(减少了封装体材料及框架材料利用),满足客户需求。本实用新型通过调整内部布局,实现跳线横向放置,本体高度成功减少34%。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背景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左视图;
图中1是跳线,11是跳线一,12是跳线二,13是跳线三,14是跳线四,21是框架一,22是框架二,23是框架三,24是框架四,31是芯片一,32是芯片二,33是芯片三,34是芯片四,4是封装体。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如图1、2所示,包括设置在封装体4内部的具有纵向引脚的框架一~四(21、22、23、24)、芯片一~四(31、32、33、34)和跳线一~四(11、12、13、14),所述跳线一~四(11、12、13、14)在所述封装体4内部以横向方向设置。
框架一21为正极框架、框架二22为交流A框架、框架三23为负极框架、框架四24为交流B框架;所述芯片一31和芯片二32设置在所述框架一21上,所述芯片三33设置在所述框架三23上,所述芯片四34设置在框架二22上;所述跳线一11将所述芯片一31和框架四24相连,所述跳线二12将所述芯片二32与所述框架四24相连,所述跳线三13将所述芯片三33与所述框架三23相连,所述跳线四14将所述芯片四34与所述框架三23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扬杰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扬州扬杰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5344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六层结构的太阳能电池背板
- 下一篇:三角跳线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